中产阶级健身
这种消费趋势意味着一个充满活力和巨大潜力的市场。
稍微有点眼光的人,早就进入了女性享受自己消费的市场,比如护肤品、化妆品市场。近年来,诞生了完美日记、华等国产护肤品牌。
事实上,谈论诸如吃、喝、玩、音乐、衣服、包、鞋、化妆品等非常日常的消费太常见了。,而且很多都属于硬需求的范畴。现在市场上相对非硬性需求越来越多,水分很重,很难衡量,甚至很有可能是给自己买心理安慰的成本。
怎么才能取悦自己?应该是只要你想要,没有买不到的东西。这叫取悦自己。
以前买东西可能需要到处找,现在几乎不需要浪费太多脑细胞。有朋友推荐你,有各种种草的平台,有微信业务,还有海外代购,等等。
近十年前,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全面普及,移动互联网让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各种购物app,微信商家,各大电商平台的海外代购,可以说一个人只要想买什么东西,真的可以足不出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甚至全世界都可以。
尤其是微信业务和微信业务兴起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因为门槛低,很多人加入了这个行列,或者很小的投入就成为了所谓的市级、省级甚至区域代理,或者一些有实力的人找到上游供应商,代工,然后发展下线代理。这些微信业务产品通常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便宜很多。同时因为有朋友圈作为一种信任背书,销量往往不错,下线也容易很多。
在微信业务这个行业里,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其中一种是利润率很高的护理产品,尤其是女性用品,比如日化产品、护肤品、美白产品、私处护理产品、脱毛产品、减肥产品、抗氧化营养素等等。
时至今日,即使微信生意没有以前那么火了,我们每天还是能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兜售各种女性用品。作为兼职,他们向别人展示自己因为这个产品而改变了很多,同时也告诉别人自己做这个兼职赚了钱。如果不是好产品,他们也不会介绍给朋友。
通常很多人在不知道是什么品牌的情况下就被种草了,很多品牌在微信业务的推动下真的流行起来了。在专门做微信业务的微信群里,有各种各样的微信业务,有上游的商家,也有下游的代理商。每天上游商家发布商品详情页信息,连推文都准备好了,下游代理商拿着文案就可以直接分发。涉及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和女性用品。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流行,再次为一些商家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尤其是各类与女性相关的培训。
除了瑜伽的教学视频,还有各种所谓的形体训练,既不是瘦身,也不是健康,而是通过神态、步伐、姿势、手势、各种姿势的训练,达到提高女人味的目的。
还有各种自称精通心理学、考上了的心理咨询师,为中年女性提供婚姻咨询,告诉她们如何让婚姻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幸福。线下甚至还有“性感训练”。有一些这种类型的培训,以及与性别健康有关的内容。
还有一些培训课程教女性如何更加独立。
所以现在的女人只要想要,似乎只要经济允许,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没有什么是买不到的。
这些只是一点点表象,背后真正的本质是,以前以在家消费为主的女性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消费,物质消费在单次消费的金额上可能很大,但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美容护肤化妆都是日常消费。比如口罩就是一个非常高频的耗材。每年的各大电商节,主要消费者都是女性消费者。
同时,女性消费者除了健身、塑形、购买各种抗氧化抗衰老的营养物质、购买各种减肥产品减肥之外,还会报名参加一些培训班,试图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层面。
中国也有一部分女性,过去没那么重视,现在变成了刚需消费。以个人护理产品为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传播更加发达,女性越来越多地通过手机接收更多信息。
比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对于成年女性来说,最常见的疾病不是感冒,而是妇科炎症;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不是发烧、咳嗽、头痛等。,但降低瘙痒、异味、疼痛、尿频、尿急等。而且女性的很多其他疾病都与泌尿系统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如骨质疏松、黄褐斑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殖系统的问题关系到女性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也可以说是女性的“百病之源”。
再比如代餐行业。代餐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那些想减肥减脂的人。近两年代餐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为女性,占比超过70%,是男性消费者的两倍,该市场年增长达到50%左右。而且在所有女性人群中,超过11%“中产”人群。
线下城市的消费增速远高于线上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占比逐年上升,因为根据一些市场研究机构的研究,“中产女性”的消费呈现出一二线城市消费理性化、小城市中产消费升级的趋势。
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女性消费者虽然更理性,但对精致生活和品质生活有更高的追求。三四线城市的中产女性也在追求一二线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时尚潮流。她们是女性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随着中产阶级女性群体的迅速扩大,整个女性“自我满足消费”市场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也可以算是消费市场的一个红利。然而,每当市场参与者在红利期蜂拥而至时,必然会出现产品和服务良莠不齐,甚至浑水摸鱼的情况。
无论是个人护理品、营养保健品等有形产品,还是培训等无形产品,都要面对一个“产品”的质量是否通过检验的拷问,有很多产品是经不起拷问的。
以消费者最常用的网上消费为例。曾几何时,在中国网络消费不满意度排名中,微信业务和电商位列第一,可见市场参差不齐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以女性私处护理品市场为例,一半以上的产品“靠质量忽悠”,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当消费者可以通过“忽悠”被骗走巨额利润的时候,那些规范经营的企业很有可能生存下来,或者干脆加入炒作营销的队伍,随波逐流。
尤其是近几年,私护市场的热度很高,导致了大量的虚假产品和广告产品。一方面源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女性私护产品专业性强。客户无法从外观上判断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缺乏产品标准,通常只能根据广告来选择,因此很容易被厂家的炒作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监管和海关审核不严,对虚假广告的监管和处罚不及时,未能真正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在培训行业,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人也不少。
先说资历。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相关资质,甚至从事健康相关的培训,比如性别健康。其实很多专业知识都可以从网上搜到,但是做培训,很多人都要讲解健康知识。“培训师”本人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
有些人声称自己通过了任何考试,但似乎市面上有很多不需要专业背景的考试。不管是不是国家承认的专业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就一定有就业资格吗?从业者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背景做支撑,很多考试只是用来牟取暴利的工具。
这些培训大多善于制造噱头。很多人用“原价过万,现限时免费”的名义。其实主办方除了支付一些参加活动的必要费用,比如服装费用,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这些“学员”购买他们的产品。比如一些讲“性别健康”的培训,会卖一些女性个人护理用品,比如私处清洁乳液。所谓的“免费”、“公益”、“女性福利”,噱头十足。
有些培训名义上打着“免费”、“公益”、“为女性谋福利”的旗号,实际上却以此为诱饵,推销各种莫名其妙的产品。
大品牌不一定没有质量问题,也不一定完全有效,但是连听都没听过的品牌可信吗?是“三无产品”吗?
所谓的风韵气质真的是练身体形成的吗?不一定。真正的魅力和气质是发自内心的。
在大量有心信息和各种真假难辨的知识的轰击下,很多原本不相信的人也信了。
如果只是一个没用但无害的产品,就算了,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哪个是真的无害。
这样的市场看似发展迅速,但如果任由那些不专业、不专业、不合格甚至卖狗肉的存在,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大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