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类肉眼可见的仪器。显微镜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最早是由让桑父子于1590年在荷兰发明的。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1600倍,最低分辨率达到0.1微米。

光学显微镜有很多种,除了普通的,主要有:

(1)暗场显微镜,一种带有暗场聚光镜的显微镜,使照明光束不从中心部分进入,而是从外围射向标本。

②荧光显微镜,以紫外光为光源,使被照射物体发出荧光。电子显微镜是由德国柏林的诺尔和哈罗斯卡于1931年首次组装的。这台显微镜使用高速电子束,而不是光束。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的波长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80万倍,最低分辨率极限可以达到0.2 nm.5438+098。

■主要用途

显微镜被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一般用于生物、医学和微观粒子的观察。

(1)利用微动台的移动,用整个目镜的十字标记来测量长度。

(2)用旋转载物台和目镜下端的光标差动角度刻度盘测量角度,使被测角度的一端对准十字线并与之重合,然后另一端与之重合。

(3)用标准检测螺纹的螺距、中径、外径、牙角和齿形。

(4)检查金相表面的晶粒状况。

(5)检查工件的加工表面。

(6)检测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轮廓是否与标准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