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科普+自查+锻炼方法+注意事项)

?产后胃都拿不回来的真凶——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女性身材,表现为“肚子松弛”,还容易腰酸背痛,严重时会导致腹疝(腹部内容物从肚子薄弱部位突出的现象)。此外,腹直肌缺乏支撑也会导致器官对膀胱和盆底肌肉的长期压迫,造成“漏尿”。所以产后恢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科普: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由人体腹部左右两侧的四块肌肉组成,左右两侧的腹直肌由腹部白线的组织连接。腹部白线相当于两排腹直肌之间的间隙,正常情况下约为1-2指宽。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成长,女方的肚子慢慢变大。到了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拉长腹肌,将两块腹直肌从腹部白线的位置分开,腹直肌之间的缝隙会越来越宽。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分离。

多产女性的腹壁由于腹壁的反复拉伸,往往会松弛无力。多胎妊娠、胎儿过大、羊水过多等导致孕期子宫过大的情况,都会导致腹壁过度扩张和延伸。

调查显示,无论剖宫产还是顺产,60%-70%的产妇在产后第三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产后4 ~ 8周逐渐恢复。人的肌肉在产后3个月内逐渐恢复。年轻妈妈和平时锻炼或肌肉力量较好的妈妈,3个月内会恢复到2指左右。如果3个月后,肌张力已恢复,腹直肌is仍分开2指以上,自行恢复的可能性较小。自然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二次及以上剖宫产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较高(90.8%)。

如何检查自己?(图3)

?仰卧,屈膝,露出腹部;

?左手支撑在脑后,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插入腹部,身体放松。

?上半身抬起的时候,感觉两边的腹肌在中间挤压手指。如果你感觉不到挤压,把手指向两边。移动,直到你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之间的距离。

准则

正常:2指以内(含2指)

需要改进:2~3指

需要就医:3指以上。

如果两侧肌肉之间的距离大于3指,则属于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可能引起腹外疝,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在2到3指之间,要注意吗?不允许进行躯干弯曲扭曲的负重练习,因为这样会使分离更加严重。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图4-图9)

?仿生电疗(腹直肌分离大于等于3指)

通过电刺激使腹肌被动收缩,肌肉兴奋收缩放松,可以加强肌肉群的训练,还可以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改善骨盆的倾斜度。

在医院,产后腹直肌分离3指以上(含3指)一般建议做此治疗。

?一般医院都会要求大家先做盆底肌,再做腹直肌。因为腹直肌的分离治疗会增加腹压,如果盆底肌不好,会增加盆底肌的严重程度。一般盆底肌恢复到3级就可以用腹直肌电疗了。

?腹直肌分离自主训练法(腹直肌分离小于等于2指)

动作1:站好,收腹。

准备:背靠墙站立,上身靠在墙上(保持中立,头、背、臀部贴在墙上),双脚离墙约30厘米。

动作执行:吸气准备;呼气,把腰椎贴在墙上,然后吸气,还原。每组10~15次,重复2~3组。

注意事项:避免将手臂向后推靠在墙上,尽量将腹部向内拉,主动靠近墙壁,想象肚脐靠近墙壁的感觉。

动作二:跪姿收腹。

准备:四点跪姿,髋关节膝关节垂直,肩关节腕关节垂直,脊柱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弯,腰椎自然前弯)。

动作执行:吸气,小腹自然放松;呼气时,用力向内收回小腹。每组重复10~15次,做2~3组。

注意:整个过程中不要改变脊柱的中立位。只有腹部在动。想象一下把肚脐拉到腰椎的感觉。

动作三:跪下,伸腿

准备:四点跪姿,髋关节膝关节垂直,肩关节腕关节垂直,脊柱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弯,腰椎自然前弯)。

动作执行:准备吸气,呼气时右腿慢慢向后;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收回双腿。完成4~6次,另一侧重复。当你能很好地控制你的身体时,开始交替拉伸你的腿。每条腿伸展4-6次,重复2-3组。

注意:全程保持躯干和骨盆中立,不要偏离中线。想象把一瓶水放在你的骨盆上。你不能让瓶子掉下来。

动作4:仰卧,抬起双腿

准备:仰卧,下巴微收,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膝盖弯曲,腰椎压在垫子上。

动作执行:吸气,抬起右腿;呼气,右腿落回原位6-8次。另一条腿重复,完成2~3组。

注意事项:抬腿时,尽量将腰椎压在垫子上。另一条腿不变,臀部着地,保持腰椎不抬。

动作5:仰卧踢腿

准备:仰卧,下巴微收,双手托住右腿小腿上部,用腰椎压住垫子。

动作执行:吸气,准备;呼气,右腿向远处外推6~8次。另一条腿重复,完成2~3组。

注意事项:抱腿时,尽量压胸,让你的腰椎压在垫子上。另一条腿尽量伸展,同时保持腰椎不抬起。

动作6:平板支撑

热身动作:俯卧,肘部和脚趾支撑,保持上身与地面平行。

动作执行:保持身体稳定,停留1分钟。你可以让一个脚趾离开地面,做完全的平板支撑。在行动标准的情况下,时间越长越好。

注意事项:不要塌陷,收紧腹部,不要塌陷肩膀,整个过程中手肘用力压在垫子上。

练习说明:

这个练习推荐给腹直肌被2个手指左右分开的人。(如果分离比较严重,需要先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锻炼。避免分离更严重)。在实践中,你可以选择单个动作来练习,也可以改变一系列的动作。可以根据每组的重复次数和动作进行调整。如果每天坚持练习,2周左右就能明显改善腹直肌分离。

?一个特别的提醒:

这组练习也需要在盆底肌测试合格后进行。因为这些运动会对腹腔和盆底造成压力,影响盆底的恢复。

?操作

如果分离宽度大于3指,且产后1 ~ 2年恢复不减,应考虑手术。手术是缩小腹部白线,使分离的腹直肌再次靠拢。手术可以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来实现。

分离腹直肌时应坚决避免的运动姿势(超过2指);

1,仰卧起坐

2.轮式、眼镜蛇式、上犬式等后弯;

3.剧烈的腹部姿势如船形、V形平衡;

4.俄罗斯式转体,腹部参与;

5、除了练习,生活中不要提重物,以免影响盆底肌和腹肌的恢复。

综上所述,不要弯曲腹直肌,提重物。

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特别重要。一旦损坏,就很难恢复。所以预防尤为重要:

?孕前加强锻炼,不要听信“反正要减肥,要锻炼”的鬼话。瘦的人不一定肚子小。但是腹肌强的人,肚子会小很多。我在产前检查的时候,因为肚子小,被医生看着。我一直以为是因为羊水少。后来听医生说,腹肌越强,对子宫的包裹力越强,所以肚子越小。同理,为什么生二胎的妈妈往往肚子更大?

?孕期控制体重。

孕期控制体重比我们平时控制体重更重要。千万不要以宝宝的名义吃喝。长胖是小事,对身体的伤害却很大!盆底肌和腹直肌恢复到一定程度基本不可能。

补充:

别系肚脐带,别系肚脐带,别系肚脐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计划分娩。医生说不要扎,就不要超时扎!

不仅仅是行不行的问题!对盆底肌肉和腰腹部肌肉都是有害的!!!

作为一个,我买了全套狗印:收腹带,骨盆带,收腹裤。(我被征税)我不忍心浪费我的钱。去做盆底肌疗和腰部治疗的时候被扎过,即使在42天产前检查的时候被医生告知不要扎,也被医生明确指出不要用。盆底肌肉和腰部治疗我是三甲医院的主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