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施工质量标准实践
当适量的钢筋加入到混凝土中时,它就是钢筋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差异很大的钢筋和混凝土之所以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粘结力和加载后的协调变形。以下是钢筋施工的一些质量标准做法。欢迎阅读!
钢筋成型的标准实践
1.成型钢筋的堆放和标识:成型钢筋应分类堆放,并设置标识牌,标明成型尺寸、直径、使用位置等。,以免误用。
2.预制构件的吊环:应使用圆钢棒,严禁冷拉。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少于30天。
3、钢筋代换,必须经过设计单位,有检查单,这也是强制性条文的内容。
二、基础钢筋绑扎的标准做法
1,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两层之间应设置钢筋马凳,马凳放置在下层钢筋网上,每隔1m放置一个马凳。
2.当独立基础为双向受力钢筋时,底部的短期钢筋应放在长期钢筋上。这个接头应该在三个点上打结。
3、直接承受动荷载的基础上,不宜焊接接头。
因为高温会影响钢材的材质,破坏原有的冲击韧性和延性,疲劳性能受到很大影响,不能适应动载荷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应根据情况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或采取其他灵活措施。
4.当基础钢筋直径大于16mm时,应采用焊接接头,这是工艺标准中的要求。工艺标准中的某些要求高于规范中的规定。
5、基础底板采用钢筋马凳支撑上层钢筋,以控制底板混凝土厚度。
6、基础梁板钢筋绑扎的标准做法:
(1)梁中有弯起钢筋时,接头至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梁箍筋的开口应相互错开。
三面剪力墙钢筋绑扎的标准实施规程
1,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的绑扎应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个型号,并做梯形定位筋,纵横间距不大于60cm。
2.水平梯形筋的制作:梯形筋按模具间距放置,用电弧焊点焊固定。
3.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起始钢筋位置:第一根起始钢筋从5cm开始绑扎后,按图纸间距绑扎。
4.f夹具也可用于控制剪力墙两侧水平分布筋的宽度。
5.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1.2倍。
6.剪力墙开洞时,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洞口上下边缘应配有结构纵筋。
7、防水要求,钢板止水带处理。
捆绑四柱钢棒的标准实施规程
1,当柱中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接头每侧应加两个箍筋,间距5cm。
2、箍筋弯钩搭接处应沿柱竖向钢筋错开。
3.抗震区箍筋弯钩角度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柱主筋控制方法:放置预制定位箍筋,防止主筋容易位移的质量通病。
5、钢板止水带穿柱处理:局部断开成开口箍筋进行绑扎。
6、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开梁端、柱端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优质机械连接接头,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7.一、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转角柱应全部加密箍筋,即每个箍筋间距为5cm。
8.构造柱箍筋加密区要求:底层柱根加密区长度应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应在地面上下500mm范围内加密箍筋。
9.应遵守的原则:如果图纸要求高于规范要求,则按图纸要求施工;图纸要求低于规范时,按规范施工。
五根框架梁的钢筋绑扎
1,如果受拉区是圆钢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弯钩,但钢筋不应弯钩。
2、接头应错开,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cm,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cm。
3、此梁为悬挑梁,主筋不在下部,在上部,竖筋在下部,这是对的,垫块也垫好了,但是下面的箍筋绑扎错了,梁下部的箍筋开口要错开。
六现浇板钢筋绑扎
1,外围两根钢筋的交叉点应满扎,其他点可错开。
2.楼板采用钢筋马凳支撑上部钢筋,用于控制混凝土厚度。
七根钢筋连接
1,受拉钢筋直径d >;28mm(工艺标准为22mm),压缩钢筋直径d >;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而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应错开,这是规范要求,也是节约钢材的有效措施。
2.钢筋直螺纹连接:加工外观质量:螺纹头齿形饱满,无断齿或秃齿缺陷,齿面光滑。
3、带肋钢筋径向挤压接头连接:
(1)连接的两根钢筋可以直径相同,也可以直径不同,但直径差不得超过9mm。
(2)外观质量:挤压套管长度应为原套管长度的1.10 ~ 1.15倍,挤压套管不得有裂纹。压痕深度不够要补压,过深要拆下接头重新连接。
4.电渣压力焊连接:接头的轴线偏差不应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应大于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应拆除重新焊接。
5、电弧焊连接:
(1)焊条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2)2)hpb 235(钢筋)的单面焊接:8d。双面焊接:?4d;HRB335、HRB400、RRB400(圆钢)单面焊接:?10d,双面焊接:?5d .
(3)焊缝厚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8倍。
(4)不得有凹陷、焊瘤和裂纹,焊缝残余高度不得大于3毫米。
8钢筋保护层控制
1、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
(1)合理的钢筋保护层是相对安全的。但如果保护层厚度过小,容易露出钢筋,或者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脱落,表面混凝土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失去保护作用。钢筋在常温下容易氧化,会导致钢筋锈蚀,截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整体性。
(2)梁板上部钢筋的位移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所以规范规定梁板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才算合格;
(3)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的位置在绑扎时总是正确的,但在浇筑混凝土时就不一样了。人踩上去,工具压上去。导致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上部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
因此,应规范操作,采取成品保护措施,严禁操作人员随意在钢筋上行走,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据统计,约70%的住宅楼板裂缝是由于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造成的,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
无论是工长还是质检员,都要注意现场预制的砂浆垫块厚度是否正确。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修复变形的钢筋。
2、墙、板钢筋垫块:
(1)基础底板钢筋垫块: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cm,无垫块时不小于7cm。
(2)垫的间距为80cm,呈梅花状排列。
3.悬臂结构的加强垫块
在建筑结构中,通常的梁板结构是两端支撑,要么在梁上,要么在墙上。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内产生正弯矩,梁底或板底受拉,因此受拉主筋布置在下方。这是你老师在学校说的最基本的机械知识。
但是,悬臂结构不同。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悬臂梁产生负弯矩,上侧受拉,所以受拉主筋布置在上侧。
如果上部钢筋保护层过大,会降低悬臂部分的承载力。悬臂板保护层的计算方法大家应该都知道,需要特别注意。然后钢筋剥离工必须计算出钢筋的下侧,垫块应该有多高或者钢筋马凳应该有多高,以保证钢筋绑扎后保护层的尺寸正确。如果不懂原理,把钢筋放在下面,必然导致阳台、雨棚、挑檐的质量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