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怎么和研究生导师沟通?
不上课,有时候一个月见不到导师,我还是每天微信问候你。如果遇到开题、预答辩、答辩,会和老师有很多接触,但主要是围绕卷子。要么她催我写论文,要么我催她写论文。总之,要经常和导师保持密切联系,每隔一段时间露一次面,这样导师才不会忘记这个学生。
毕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总而言之,虽然每次见到导师都很害怕,但是接电话的时候都很谨慎,一直保持着一种敬畏感。但不可否认,这样严格的导师促使我不断进步。研究生和导师的沟通方式主要看导师是什么样的。我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是完全不同的人,我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和他们交流。
2002年读硕士。我的导师张老师还是比较年轻的,对学生比较亲切体贴,和张老师交流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顾虑。我不用担心说错话。说对的话,张老师会微笑点头,说错的话,会好心指出哪里不对。到我毕业的时候,他主动帮我联系工作。前几个我都不满意,他一直在帮我联系几家。虽然我是15硕士毕业,但我一直记得张老师的恩情,鞭策自己做一个像张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一位老学究,学识渊博,在圈内很有名气。但是,我们的脾气很混乱,每次去看他,都有一种负罪感。每次向他汇报工作,我都要在脑子里想好几个词来应对他不同的情绪,但结果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总是让我们很尴尬。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在我退役的那一年,他的脾气突然好了起来,突然变得和蔼可亲,对学生体贴入微,以至于我们都不相信是真的,生怕他有一天会变回来。
不管是什么样的导师,和他们交流最重要的是真诚。不要试图欺骗导师。以他们的智商和阅历,我们所有的谎言都是幼稚的,那就真诚地和导师谈吧。
虽然毕业十几年了,但还是很感谢导师。
因为日常生活导师很照顾。
记得有一次,导师把我和我媳妇(当时不知道导师知不知道我们在谈恋爱)叫到办公室。问现在补贴多少,一个月吃多少钱,食堂饭菜怎么样等等。
我觉得老师就是关心生活。
结果最后老师说每个月底来她那里要一些生活费。
我出门的时候以为是在做梦。多好的导师啊!
泡在实验室经常赶不上饭,有时候是在实验室补的。导师发现后,经常带东西来实验室,有一次还带了一箱鸡蛋。
导师问我,如果来医院检查,这个蛋是干什么用的?
我第一反应就是吃东西,补充营养。我还没说呢,我媳妇说,是实验建模用的。
教官笑着说,别说漏嘴。
日常交流那么轻松愉快,我很怀念!
看看你的导师。我的导师很谦虚,学术严谨,对弟子真的很好。日常的交流主要是去他家做客,因为他可以去导师家吃饭,老两口总是做的一手好菜,尤其是周末喝茶的时候讨论研究项目,最后还能吃顿好吃的,哈哈。
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我只读到初中二年级。
我和导师老板的相处方式就是总想在学术上碾压他。
这种思维方式,碾压成功的时候,很爽,很爽。打滚一直爽,打滚一直爽!
不可否认,整个过程非常艰难。首先,老板在某个领域浸淫了几十年,很难用你短暂的岁月碾压。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学习,深入的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具有创新性和洞察力。很多次,我想碾压老板的时候,都被推倒在地,被揉搓。讨论激烈的时候,甚至能引起同办公室其他老板的加入,然后一起蹭你。酸酸爽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知识和思维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想当年,和老板吵架,我们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满口地址不明。当有一天,你可以和别人争论,甚至让其他老板站在你这边,那只是一个开始。
永远不要害怕在学术上和你的老板争论。事实上,他们愿意这样做。大多数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弟子比你优秀。
我的老板不是那种好相处的老师,而是那种还算负责的老师。说到老大,兄妹俩的感官都是无语,呵呵,敬畏,愤怒。反正就是老板碾压下属的那种,当然是学术上的。这种情况让很多老师兄弟在科研上走了很多弯路。用一个时髦的说法:如果没有老板,我早就毕业或者完成论文了。但是这样的导师真的能教会我一些东西。说起来很搞笑。现在弟弟们有什么问题都会先来找我。我批准后,他们会拉着我去和老板理论。他们笑着说,兄弟还是战斗力强啊!!!
读研期间,一定要注意和导师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自己的主攻方向进行持续深入的沟通。在和导师沟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先说说自己的收获,再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说说自己的困惑,这样才能从导师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和导师的主要方向一致,导师往往会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是说说你现在的做法。实践场景对读研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所以读研期间一定要重视实践场景的建设,导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搭建科研实践场景。所以在和导师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争取导师的帮助。实践场景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除了争取导师资源,目前还应注意通过互联网开辟实践渠道。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如果在本科期间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导师核心群体,也将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但如果不进入核心群,就必须考虑如何与导师争夺资源。
积极的态度往往非常重要。毕竟进入项目(课题)组后,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如果态度不积极,导师通常会很头疼。我在招聘核心组的时候,会重点关注学生的态度,同时也会充分了解学生的研究生学习计划,对后续的科研进度有较大的影响。
再次,围绕导师的要求来报很重要,但往往被很多同学忽略。研究生期间,导师的任务安排通常是比较明确的。在和导师交流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些工作的进展,有哪些收获,下一步的打算。这个过程会让导师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导师更多的帮助。
最后,如果你在读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咨询。
老师很平易近人,处处为我们着想。几年的接触,总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现在我在很多方面模仿他。他不仅是我学习上的导师,也是我生活中的楷模。
可惜他现在不在了。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我和导师通过喝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