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能有锻炼效果吗?

分类:体育/运动> & gt健康

分析:

晚饭后出去散步是很多人的锻炼习惯。虽然没有跑步和拳击那么激烈,但是很多人都抱着“动不如不动”的想法。因此,他们很可能不愿意发现,虽然他们没有减少活动,但他们的身体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强壮,他们降低血脂和血压的愿望总是变得不切实际。

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执信的话也有些令人沮丧——要想摆脱病痛,强身健体,哪怕每天晚上散步两个小时,效果也不大。

散步确实能锻炼肌肉,缓解压力,但要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必须抬腿大步走,记住三个“量”。

第一个是“定时”很多人锻炼是随机的,早上有时间就去散步,晚上没事就去散步。这种无规律无规律的运动,让身体很难记住。科学地说,最佳锻炼时间应该是下午3点到晚上9点。所以这期间最好选择固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到时间就做,这样人体就会记住这种行为模式。这将有助于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改变血液粘度,提高红细胞质量。

二是“量化”。所谓定量,就是不能今天走三公里,明天走一公里,今天走20分钟,明天走30分钟。这种不规律的行走不会让我们的运动发挥出最大的效率。所以走路的时候最好确定一个运动量,每天固定的距离或者时间走路,给身体带来精准的锻炼。

三是“恒力”。也就是说,今天不能走,明天走,后天快走。这个练习很糟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天以相对固定的强度大步前进。

什么是“大步”?赵老师的标准是:100米的距离,男性需要90~100步,女性需要110~120步,每天需要500步到1000步。每次跨步,都不需要快。你一定要注重质量,尽力把步子迈出来。走得越远,效果越明显。另外,散步运动不能太“放松”,节奏也很重要。赵老师有一个绝招——走路的时候,可以唱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歌,“雄赳赳,气昂昂,过鸭绿江……”这样走半个小时,会让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比那种“放松”的溜达两个小时给身体带来的精准度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