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洪雁的《从尊重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

我从洪雁的“误读红楼”中爱上了她的写作。

后来在“大家”微信官方账号,我关注了洪雁的很多文章的收藏。但是,我的眼睛都受不了用手机看书,更何况是我这样的干眼症患者。

所以淘宝几乎拿走了洪雁所有的书。

从《尊重一事无成的自己》这本书看了一周,总觉得意犹未尽。

洪雁在序言中写道,“直到我40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写了很多人物,比如林、张幼仪、陆小曼、我的母亲、我的叔叔、我的同事和我偶尔遇到的人...他们有的光芒四射,有的默默无闻,但在我的笔下,他们有着某种一致性,他们都在努力让平凡的日子变得光明。原来我是。所以,她说,当她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隐对“一无所有”这个词有了不同的理解。她的认知,或许是她所说的,放下了对成功的焦虑,找到了自己的小幸福,不再无所畏惧。

而我觉得,她的小运气,就是在文字的海洋里游泳,写出一篇有思想有见地让人拍手称快的文章!

因此,怎么能说它一事无成呢?应该是出于平庸,“可以作为她生命中的秘密通道,带她去其他让她舒服的地方”!

每天闲暇的时候,捧着一本喜欢的书,顺着作者的思路,我在另一种生活中体会到了,这也带我自由自在地去了其他地方。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咀嚼和深思。作者非常善于捕捉普通人的不平凡之处。第一部分多为记叙文,印象最深和最喜欢的两个是“她是我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只做建设性的事情”。

看完之后,是我面对现实的信心。你会特别渴望有这样一个朋友。她的朋友对生活不敷衍,有理想,有追求。为了心中的写作梦想,她毅然辞去了高薪的大学工作,没有物欲和随便花钱的优秀消费观,背着50元的包包多年。她对别人的接受度也很高,就是极其宽容,而且活的很踏实,毫无怨言。特别是她记录了一个朋友告诉她的话,这让她心力交瘁。后来她越嚼越觉得那句“虽然我不是大师,但我按照大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很好吃...一个能如此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很难出类拔萃。而她的优秀也会影响到她的朋友。

“我不是大师,但我以大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你用你想成为的任何一个理想美好的词来代替大师,那么你就过着“脚踏实地,有决心,无目标”的生活。我很喜欢这些词。我不认为这种生活是“一无所有”的!

要说陈思诚的作品不算太一般,那么她的同事,一辈子只做建设性事情的老李,就是我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老李是中医大师。后来因为喜欢写杂文,去了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在我们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一次股市失败造成的巨额亏损(据说亏损的钱可以全款买两个卧室),她豁然开朗,活得比以前更随便,更自给自足,从而升华了人生。用洪雁的话说,她卸任副刊部主任后,很平静,甚至没有期待,接受了这个安排,因为她为自己做了更好的打算。文章指出,“她一般是五岁。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为了体力跟得上,不画画的时候,她非常注重锻炼和健康,经常步行几公里,成功达到瘦身的目的。”

看完之后,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现在的状态。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喜欢现在的状态,尤其是加入了轻松表演的练习之后。我发现我更自律了,热爱学习和运动,就像洪雁说的,“我在路上总有一种昂扬的精神。”能坚持学习,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因为“学习是一种有着飞跃姿态的东西,它轻易地穿越世间琐碎的事物,在透明的蓝色地方翱翔。”

是啊!老李已经50岁了,但是在颜的红眼里,我感觉老李真的是在退步,比刚认识的时候还漂亮。她的身材不仅走样,而且更弯。

阎《红眼》中的老李能够“真实地了解和看清自己的目标和局限,她能够拒绝这种负面情绪的暧昧。她没有受伤,也没有痊愈,她慷慨博大,暴风雨就要来了。她只是踩着碎玉,一路向前。”而老李又怎么会这么大度和宽广呢?因为她说自己以前是肿瘤科医生,见过的生死比较多,知道哪个更重要,鸡毛蒜皮的烦恼最终都会成为过去。不断做事的过程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却不知道旧时代来临了。

老李说太好了,不断做事的过程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正如洪雁所说,一个只做建设性事情的人,总会有最好的现在,然后这些“现在”会成就最好的未来。

总之,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喜欢里面那个豪爽辽阔的老李。我不在乎,但我能看清自己,去追求。即使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依然过着优裕的生活,在路上始终精神饱满。我也想有这种态度!加油!

在洪雁的作品中,陈思诚老李带给人的是昂扬的神采,而《读书是小遮风挡雨》中的小叔叔更是让人敬佩甚至怜惜。

我的小叔叔又笨又笨。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我的小叔叔处于最末端,穷且终生未婚,但他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躺在床上看书”。他虽然不能像读书那样改变高大上的人生,但却能在这样一个艰苦匮乏的年代,拥有读书的光芒,“把自己从各种不幸的泥潭中打捞出来,拥有自己的秘道。”

洪雁说,“至于我自己,我的灵魂并不强大,而且我非常情绪化。我随时准备发自内心地生气。如果我不小心,我会失去所有的希望。好在我还有读书的爱好。它就像是最好的中间人,把我从纠结的生活中拉了出来。隔离一会儿,回头看,一切都是浮云。”

看完这段话,好像是在说现实中的我们,但洪雁却可以通过“读书”这个避难所,逃离残酷现实的复杂性,让自己“掌控自己的节奏,无时无刻不在天堂”。

读书有这么大的作用。只有恋爱了,才能知道自启蒙。

读书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庇护所。如果你不欺负我,是的!这句话是毛姆说的,博尔赫斯也说过天堂应该像一个图书馆!我的书房,我的客厅,床头衣柜,甚至卫生间都有书。当我拿起一本书,我觉得我在天堂!

在写这篇读书心得的时候,我同时翻开了这本深紫色封面的书,几乎每一页跳入我眼帘的地方都用铅笔做了标记。因为人们认同人们的欣赏性句子,所以他们真的就像沙滩上的贝壳。我记得以前读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集《一阵风和一朵莲花》。只看了两页似乎就进不去了,但当我拿起洪雁的书时,我不会放弃。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她有很好的语言和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看完每一篇文章,你都能得到你想要的。是一些你有同样感觉却没有写出来的话。她写张幼仪,借用张幼仪的人生经历,感叹即使在狭小的空间里,最终能摧毁你,成就你的,也是你自己。张幼仪面对命运的冷静和毅力令人钦佩。

她写了自己。为了追求自己的写作梦想,她毅然放弃了学业和高考。在她非常开明的父亲的支持和指导下,她逐渐取得了成功。在路上,她犹豫过,害怕过,也吃过亏。最后,她终于意识到“生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尊重天赋和努力。无论选择什么道路,都不要犹豫,总想回头。”?

所以,“不要被自己吓倒,浪费太多时间在不必要的担心上。”

正如圣经所说,“不要为明天担忧。一天的烦恼就够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走好前方的路。

她写的是他身边的伟人,那个又丑又矮的实习生,“不断学习,成为有境界的人,突破了命运带来的局限”,所以他的努力让他在实习结束后轻松进入了一家报社。后来的稿子数量总是名列前茅,好稿子的数量也经常是前三,总是被表扬和表彰。所以洪雁说,“对人的最终考量是看这个人的气质和智慧,而应该做的是培养自己的智慧,超越这些邪恶的影响”(比如丑陋和笨拙)。说到底,“美貌会变老,审美会变累,聪明会被聪明误,而一个人的智慧会让自己冷静,让别人看到。

我越读越觉得洪雁令人钦佩,令人印象深刻。她怎么能写得这么好?你怎么能把生活诠释得这么好?可以分析推理,分析有说服力。言语中也不时流露出智慧幽默。真的很难得!同样是四十多岁的人,在她面前,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落入尘埃。

但是从尊重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确实如此!每一个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奋斗的人,都努力让平凡的事情变得辉煌!不是没事!不要担心成功,也不要和别人较劲。只要你在追求或者将要追求你的理想,即使不成功,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和充实,还有诗意,都足以让我们心安理得,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