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绝地求生》科大讯飞讲进“总决赛”

AI时代有两面性。一方面是高科技光环,行业形势看起来一片繁荣。另一方面是残酷的生存现状。

根据腾讯研究院和IT桔子发布的《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风险投资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2014和2015分别是美国和中国AI行业和企业增量的峰值。以2015为界,中国AI企业数量正式超过美国,但随后开始下降,达到206544家。

华为创始人任郑飞、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等人都提出了人工智能泡沫。不仅是他们,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也逐渐认同了这一观点。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预测,2018年将有大量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倒闭。

其实直到2019,AI企业倒闭的例子依然存在。曾经销量百万的美国机器人制造公司Anki在4月发布了停产的消息;由于融资问题,成立不到4年的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于6月宣布关闭并裁员,随后被苹果收购。这两家公司都属于市场口碑较好的公司。

AI行业至今没有一本《生存自救手册》。大量融资后如何在市场上实现资金回流,成为很多企业担忧的问题。站在历史线上,这几年是人工智能公司不断实践的时期,难免有“泡沫”的疑虑。

那么,在如此残酷的AI竞争环境下,科大讯飞是如何拼出自己的AI之路的呢?

AI《绝地求生》,科大讯飞进入“最终圈”

绝地求生是一款游戏,这里就不介绍了。试想一下,整个AI行业都可以看成这个游戏环境。“多人”、“策略”、“竞争”是完美契合AI公司生存状态的游戏关键词,而科大讯飞作为最终进入“总决赛”的玩家,面对的是这样一群人:

1,弹药充足的实力王牌

人们对AI时代的幻想早已在各种书籍、电影等作品中表现出来。谷歌全球副总裁杰伊·雅格尼克(Jay Yagnik)曾指出,AI的潜力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对于对行业有着敏锐嗅觉的互联网巨头来说,进军AI已经成为必须。

腾讯、阿里、亚马逊、英特尔...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AI开放平台,提供部分技术的免费试用,开发者也可以查看其技术文档。先不说开放平台有效吸引了流量,巨头品牌本身积累的流量优势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当然,除了流量的优势,资金、人才竞争力、资源储备的优势也有助于巨头们走上“快车道”,让他们更快实现项目落地。根据《互联网周刊》和eNet研究院4月份发布的《2019人工智能分类排名》一文,百度、阿里等公司大多排名靠前。

科大讯飞国家人工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在“2019人工智能分类排名”中位列人工智能创新开放平台名单。可以看出,科大讯飞在其核心业务——智能语音领域仍然保持着绝对的领先水平。

事实上,科大讯飞的AI布局早已不局限于智能语音领域,而是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政法等领域深耕多年。"自2017以来,科大讯飞已经形成了89个行业解决方案."刘庆峰在2019科大讯飞1024开发者节上说。而且,科大讯飞构建了更丰富的生态。目前,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已经能够提供267+的AI能力和解决方案,覆盖6.5438+0.6亿生态伙伴,形成了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AI集群。在决赛中,科大讯飞也可以说有足够的弹药。

2.熟悉游戏的常驻玩家

除了BAT等开辟了AI业务的大公司,越来越多专注于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的独角兽正在暴风骤雨中成长。

这群后起之秀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要属AI“四小龙”——商汤、从云、易图和鄙视。这四家公司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都超过了1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AI独角兽。

有趣的是,这四家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产品开发。其实在AI领域,除了智能语音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场景也相当丰富。

科大讯飞并没有忽视这一点。从医学影像领域国际权威评测LUNA,到自动驾驶领域最权威、最专业的图像语义分割评测集Cityscapes,再到医学影像领域国际顶级会议ISBI举办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割与分级挑战赛IDRiD,再到ICPR 2018 MTWI挑战赛,科大讯飞在世界范围内成绩斐然。可以说,科大讯飞进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时间不长,但已经遍地开花。

正在崛起的AI公司无疑希望更快实现融资。以四小龙中最年轻的从云科技为例。本公司成立于2015,专注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发。其创始人周西曾在科大讯飞工作。自B+轮融资结束后,从云的估值已经达到230亿元,今年3月也完成了C轮融资,并计划明年在科技创新板上市。

在中国,AI公司“起来”的速度很快,主要靠注资。据艾媒咨询今年6月+10月发布的《艾媒报告|2018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商业应用》显示,去年,中国AI融资131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正是有了资本的助力,整个行业加速了“优胜劣汰”,未来形势会更加明朗。这对投资人来说是好事,也意味着未来AI公司越强大,越容易获得更多融资。

3.需要被抢的随机队友

人工智能其实离我们很近。目前AI技术的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在工业园区、民用住宅等地方有时也能看到AI技术的应用实例。

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不断发展,如安全、医疗、交通、物流等。,甚至出现了AI新零售、AI农业、AI智能纺织等新的技术变革,AI生态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这场人工智能的时代运动,涉及很多企业。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类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公司,还有一些携带了一些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比如海康威视、小米,或者传统业务转型而来的公司。虽然他们在推动前沿AI技术创新方面可能略弱,但在各自领域也有优势。

这是未来的大趋势。真正的全球智能将由这些企业来实现。我们在兴奋的同时,也可以预测,未来企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会催生一个新的格局。

事实上,这些不那么“主流”的公司在未来会成为主流玩家争夺的资源。不仅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细节中,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会继续推动跨境合作。

到时候科大讯飞能有足够的实力拉拢这些潜在队友吗?能拿下什么水平的资源,不仅取决于科大讯飞的努力,还取决于市场的竞争态势。

目前,科大讯飞凭借多赛道布局、行业生态、拓宽AI核心技术护城河等手段,成功进入“决赛”。但是在《龙争虎斗》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

科大讯飞需要翻越“双山”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20年来,随着它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质疑,主要是两类。

第一类,有人认为科大讯飞市值膨胀,收入没有增长,政府补贴高。

19年10月24日晚间,科大讯飞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2。345亿元,同比上升65,438+0.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38+0.84亿元,同比上升65,438+0.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865,438+0,865,438+0,000元,同比增长762.26%。

在前三个季度,科大讯飞的收入为6。5.73亿元,同比增长244.1%,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70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986.5438+0430万元,同比增长65.438+083.49%。

科大讯飞在公告中称,收入增速低于净利润增速的原因是,受2019年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政府财政支出收紧,银行、运营商等行业经营压力加大,对公司部分业务增速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公司实施战略聚焦,积极调整部分非战略业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收入。

但科大讯飞表示,公司聚焦关键赛道后,核心业务呈现健康发展势头,人均效率持续提升,有助于长期健康发展。

据了解,在2018年底,科大讯飞已经从之前的170探索方向集中了30多个重大事件。董事长刘庆峰表示,未来要继续实施战略,重点扶持优强,做只有科大讯飞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平台+赛道”,包括C端硬件、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是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总和。之前一直困扰科大讯飞的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正在改善,而科大讯飞全年主要利润集中在第四季度,势头良好。

刘庆峰曾在今年年中表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大规模应用的落地期,2019可以视为人工智能应用红利的兑现年。

事实上,作为一家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创新型企业,盈利能力不应该是一个必要且苛刻的指标。对于成长型和技术型的公司来说,看收入,尤其是利润也是极不科学的。公司的市场是多元化的,政府也是重要的市场主体。更何况,其实科大讯飞2018年收入79亿,政府补贴2.7亿,纳税9.3亿。

而且知识产权和政府补贴一直是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公司的两个重要方面。就在上个月,美国将科大讯飞等8家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列入“实体名单”。意图何在?不言而喻!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真正拥有核心AI技术的国内公司的努力,他们赋予了中国在世界前沿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其次,在舆论方面,科大讯飞也有一些坏消息。

2018年9月,科大讯飞受邀为“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提供语音翻译服务。一位同传老师将科大讯飞提供的“机器语音转录”服务误认为“机器同传翻译”,并在网上发帖质疑。

事实上,科大讯飞的智能会议系统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机器自动转录翻译,无需任何人工同声传译;另一种需要同声传译。科大讯飞只识别中文/英文发音并转录显示在屏幕上。

就在同传活动的三天前,刘庆峰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介绍了它。在本次大会上,马云、马、等嘉宾的发言由科大讯飞机器自动转录、翻译、投影。而三位嘉宾用的是人机合作模式。他还表示,未来将是人与机器合作的AI时代,绝不是机器会取代人类。

显然,科大讯飞在上述事件的舆情处理上并没有做好。作为一家20年前才成立公关部的公司,一些负面消息对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股价下跌。但时间和市场无疑是最好的回应。一年多后的今天,科大讯飞市值已经回升到700多亿。

热心砸钱?

根据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科大讯飞已参与115次公开投资事件,34次私人投资,2019次投资公司18家,其中人工智能方向的公司数量占比最高。

此外,科大讯飞的子公司也开展了海外投资活动,在6月5438+10月,子公司投资的企业有两家。

在10 6月24日的开发者大会上,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发起的生产投资活动,投资的公司数量达到60多家,平均增长50%以上。

这些数据反映了科大讯飞对投资活动的热情。

其实科大讯飞早就在打造自己的AI生态计划,今天已经到了3.0版本。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讯飞价值总裁胡宇表示,要构建去中心化的AI生态,与开发者一起降低AI门槛,拓宽AI开放平台。

“开* * *赢”成了科大讯飞宣传的主旋律。胡宇还提到,希望不同的AI公司能够分享和交流数据经验,打造一个混合正交的* * *共赢新生态。截至目前,科大讯飞已扶持1,800+生态企业,孵化75家,战略投资51家。这些企业经过战略投资后,市值增长超过147%。

1,地图资源?

科大讯飞倡导的* * *共赢理念包括* * *资源共享。虽然资源的共享乍一看对双方都有利,但实际上相比小公司,大公司可以更快的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加速赛道。

为什么科大讯飞这样的大公司需要其他公司的资源?笔者将以人工智能轨迹的一个独特资源——数据样本为例。

AI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一般来说,通过普通渠道很难获得大量的数据样本。这些数据样本除了要考虑数据来源渠道的合法性(有些公司收集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还需要进行脱敏处理(去除敏感数据)。

收集大量的数据样本也意味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此时,企业之间的资源和渠道交流对科大讯飞的产品研发非常有利。

因此,科大讯飞生态计划的部分功能是更快地为科大讯飞吸收资源。

2.图扩大实力?

65438+10月24日开发者节结束后,胡宇接受相关媒体采访,称科大讯飞正在帮助合作方搭建自己的AI平台,科大讯飞的大量投入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科大讯飞系”这个词。

这些科大讯飞投资的企业纷纷加入“科大讯飞系”。像现在人们常说的“阿里系”“腾讯系”,投入越多,市场覆盖越大,实力越强。科大讯飞可能也想在AI行业建立自己的体系,海纳百川,对科大讯飞未来在行业站稳脚跟有很大帮助。

说白了,* * *是有进步的真理,资本追求利润是真的。开公司不是慈善。当然,企业优先考虑自己的发展。笔者赞同科大讯飞推动各行各业共建AI生态,寻求共赢的理念。毕竟AI产品概念落地的难度很大,公司自己去突破真的不现实。

科大讯飞的投资也受到了一些媒体的批评,但这也可能是科大讯飞的一种生存方式。

变现模式何去何从?

其实外界对AI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当B端和C端的产品模型应用到人工智能行业时,人们通常会说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而科大讯飞的“道”与大多数企业不同。

1,B+C两驱模式

在科大讯飞的AI开放平台上,智慧出行、智慧零售、智慧客服、智慧城市等一系列产品提供面向企业的服务。

根据科大讯飞2019上半年财报,公司主营业务为教育、城市、政法、平台及消费者、汽车、智能服务。可以看出,目前科大讯飞的主要收入来自B端产品。

科大讯飞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发力,在B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客户身份的改变和竞品的增加,B端留给科大讯飞的发展空间正在缩小。

刘庆峰曾公开表示,从2018开始,科大讯飞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B+C双轮驱动战略的扎实推进。科大讯飞在B端业务上有很强的优势,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我们想成为一家兼具行业品牌和公共品牌的公司。科大讯飞的消费者BG,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保持着60%的高速增长。2018年,C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17万,同比增长96.54%,占总收入近1/3。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在各种经济周期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科大讯飞也知道,自己的转型之路一开始肯定会很艰难。胡宇也坦言,科大讯飞的短板在转型过程中依然存在,市场渠道的开拓、如何吸引人才是科大讯飞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C端市场更多巨头的夹击下,科大讯飞再次成功上演了一场“营救”。

2、B、C是否同样如此?

从to B到to to C,对于科大讯飞来说,两个方向都要做,两脚都要站稳。

但是“两条腿”对科大讯飞来说会是多余的吗?毫无疑问,资源分配成为问题之一。无论是to B还是to C,一个方面投入太多,就意味着其他方面的减少。在人力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两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是对高层决策者的考验。

其实在整个AI行业,像科大讯飞这样盈利模式多管齐下的公司不在少数,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展前景变得极为广阔;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同类公司作为参考资料的经验,科大讯飞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刘庆峰曾在广东卫视《我有嘉宾》节目中表示,如果科大讯飞未来倒下了,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判断力的过度发展。现在,看着科大讯飞的商业帝国不断完善,在AI的海域里航行得更远。

这个时候的科大讯飞就像来到了新世界,它的命运会是怎样,只能自己去探索。人工智能行业两种模式并行的模式能否写入《AI生存自救手册》,相信很多人都会期待科大讯飞接下来的表现。

摘要

当每一个“窗口”出现时,人们的躁动中往往隐含着乐观和兴奋。这种“窗口狂热”催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人工智能窗口也是如此。AI行业的技术难度比大多数行业都要高。AI公司都在“织梦”,但故事结局很统一,永远站在山顶的只有少数人。

科大讯飞a股上市优势明显,但面临AI行业的激烈竞争。太多人想进来,更多人没站稳就被逼出来。科大讯飞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进“决赛”,在迷雾中盈利,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好在科大讯飞准备了足够的弹药。

科大讯飞市值经历了起飞、回落、再上升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AI的判断逐渐回归平静。对于AI行业,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要看清真相,就要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