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怡老师在北京大学化工学院毕业典礼上的励志演讲

黄山怡老师在北京大学化工学院毕业典礼上的励志演讲

各位兄弟姐妹,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我深感荣幸能参加贵校的毕业典礼;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心里激动却又紧张:在你完成学业即将远行的时候,我能做些什么来代表学长送上我们的祝福和希望?

我从来不主动回忆毕业,不是因为毕业前两天丢了一辆陪伴了我四年的自行车。主要是回忆的时候,会忍不住恐惧,惊叹时间流逝的速度,不知不觉就老了。我从化学学院毕业过两次,一次是在上世纪:1997,我本科毕业;五年后的2002年,我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我在北大读了九年书,大部分时间是在化学楼度过的。每次回到化学楼,都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心里踏实。当你内心踏实的时候,你所想的更容易触及内心深处。然而,即使触动了内心,我的演讲也不一定会被记住,至少我不记得那些演讲者在我的毕业典礼上说了什么。更糟糕的是,我不记得谁发言了。

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哥哥的视角,通过自己的经历,谈谈我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我想讲三个方面。

第一,兴趣和工作

胡适先生在1932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说。人生的道路充满了陷阱,堕落的方式有很多种。总结起来,大概有两类:一是学生时代容易抛弃对知识的渴望。第二种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生活追求。?

他还说:?要防范这两种堕落,三个防身良方值得一试。?

第一:总是寻找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要多培养非专业的兴趣。

第三:你要有一点自信。

毕业十六年后,我对胡适先生的三个药方印象深刻。

第一个药方,因为我的职业,很好解决。我总是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药方,非专业兴趣。在我的本科阶段,学习不是最努力的,花了很多时间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有一个一直伴随我一生的爱好,就是拍照。我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和摄影有关的地方。以至于在博士毕业前挣扎了很久。我该做科学家,摄影师,摄影师还是摄影师?如你所见,我特别想把摄影作为我的职业。后来在加拿大遇到一个退休的化学教授,我和他聊起了我的纠结。他告诉我,把摄影作为一种爱好,可以让我快乐,可以一直欣赏这种兴趣的美好。但是,如果你真的以摄影为职业,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享受摄影了。让我也考虑一下。如果你是自由摄影师,估计一顿饭就很难养活老婆孩子了。如果你开婚纱影楼,天天拍那种照片,估计看到镜头就恶心;如果你是新闻摄影记者,发现自己的作品大部分都被压制,无法发表,估计你迟早会精神分裂。于是,我决定回归学术界,业余时间拍照片,挺好的。有时候,这些非专业的兴趣可能非常严重。比如我在北大教了三年本科生的选修课《摄影的科学与技术》,我觉得是教学过程中最快乐的。也是我所在的班级,出席人数最多。其实别的班都没有学生,只有这个班,出席的学生几乎和正规课程的学生一样多。

其实除了摄影和学术生涯的纠结,我更早就有了历史和化学的选择。我本科是保送北大的。我最想要的是考古系。挖坟探险是一种多么迷人的体验。第二个想去的是历史系。第三,化学系,因为化学竞赛。但最终,我还是害怕了。我在三个志愿者身上都写了化学,我成了你的兄弟。回过头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其实也犹豫过一次。我想申请化学史研究生,就去问了徐光宪先生。许灿先生获得化学史研究生学位。听了我的废话,他对我说:黄啸,趁年轻多做生意。退休后还有时间学习化学史。?想了想,我还是把考古和历史当成了自己的兴趣,也或许可以算是一个值得我终身研究的问题,所以我会继续读化学研究生。其实我现在研究的课题中,也有和考古直接相关的课题,真的是命运的安排,也挺好的。

第三个药方,自信。从化学学院毕业后,我进入了一个非常不同的领域?光学。之所以进入非本专业,主要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我用了大概8、9个月的时间,才逐渐和背景相差甚远的同事开始正常的对话。但是,一旦跨过这个障碍,往前走,就很快了。后来我转了专业,进入了生物工程领域。后来回到北大,开始独立工作,换了个领域,现在在读生命科学。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学不到的,也没有做不到的。我跟我的学生说,希望你们以后多尝试一些我课题组没有涉及到的东西,不要拘泥于我课题组的研究范围,这样连我都不容易超越。怎么才能超越外面那么多竞争对手?超越我,证明我是个好老师。你我都是这个学院毕业的,我有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难。我相信你也会有同样的信心去克服你所面临的困难!

第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们的校友、兄弟、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教授现在是我的领导。他几次跟我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该做什么,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不该做什么。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不是无限的,那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很多大家都说应该做的事情,可能并没有必要;人们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有很多。也许我们能做到。这是一个很个人的判断,但是如果你一直知道如何去做这样的判断,你或许可以走得更快更好。

我自己也做过很多错误的判断。比如我曾经非常渴望发表太多文章,把自己打扮成高产科学家,但是几年后回头看,一切都是垃圾,大多是垃圾。因为做这些事情,我还是很投入,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现在看来是最大的浪费。什么样的事情值得去做,如何选择?我想借用一位前辈的话。我的第一个博士后导师Yariv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教授。他不仅学习好,还成功创办了一家公司。有一家公司以30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这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成功例子。他还因撰写了几本教科书而闻名,这些教科书是光电子和激光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其中一本书的序言里说,他年轻的时候当兵,上战场前他的军官教他:如果漂亮,就戴在脖子上。如果有用,就背在背上。如果两者都不是,那就摆脱它。?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化学学院著名教授史也有同样深刻的体会。他告诉我,该怎么办?要么在架上,要么在架上?。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所做的真的有用吗?还是在污染环境,浪费时间,误导人?

第三,理想主义。

在国外工作几年后,我回到了北京大学。其实我最怀念的是北大人里常见的一种。理想主义?感情。我称之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社会很复杂,斗争很辛苦。很多时候你会抑郁,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你会感叹人老了,世界变坏了。但是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们都是北大的。北大人一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我希望你能好好保存它们。要知道,你经历了这个社会能给你的最好的教育,享受了最好的资源。即使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你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会的精英,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轻易放弃,哪怕只有最微弱的希望;不要轻易倒下,即使你已经筋疲力尽。不要轻易溶入人流,成为一颗普通的螺丝钉。你是北大的,你不是螺丝钉,你是螺丝刀!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理性的人适应世界。不讲道理的人试图让世界适应他们。所有的进步,在那里,都取决于不讲道理的人。

我也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偶尔默念一句100多年前林则徐写的对联:海茫茫岸茫茫,山是峰。

希望大家常回北大,常回化学学院!真心祝福大家一切顺利!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