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城乡二元文化倾向”
作者:蓝剑。:G1/教育学贡献号1-85
原始来源“教育研究”
原地名北京
原发行号200008
原页码70 ~ 75
分类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制周期号200101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与教育
左哲蓝剑
作者简介蓝剑,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室副研究员。北京100088
上导轨轴承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教育不仅对这种城乡关系有影响,而且是这种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条件下,发展教育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
按照城市化模式的一般理论,现代工业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城市社会。大多数人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大城市涵盖了东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不仅是人口增长和迁移的主要场所,也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场所。城市的发展点燃了农业经济爆炸的火种,使农村商品生产迅速繁荣。新的文化和理想正在城市居民中传播,并不断“传播”或“渗透”到农村,使农村大大活跃起来。农民欣赏城里人的商品,从城里购买越来越多的商品。正是通过这种物质和文化交流,城市和农村地区共同繁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远非这种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过程受到殖民主义的强烈影响,相当一部分城市是为了殖民主义的投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边地区相对疏离,在经济上被视为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虽然各国独立后都实行了城市再分配的政策,但由于经济的“增长而不发展”,大城市不可能将发展扩散到贫困的农村,城市也无法起到扩散的作用。因此,城乡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互利的,而且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差距,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中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城乡差异鲜明地反映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上。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结构二元性是指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断层和分化。其实质是一个社会中现代性与传统性并存所导致的现代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分裂。虽然任何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但发达国家的内部差异是由地域差异造成的,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差异是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选择是从外部强加给传统社会的,而不是传统社会的自然发展和延续,社会结构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和断层,形成了二元社会。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
二元社会的这两个组成部分以许多对立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城乡差距就是其集中表现。城市以工业为主,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产品主要在市场销售,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收入高,农村以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小,工具简单。产品主要是自己消费,而不是在市场上销售。在这种经济二元结构的基础上,还存在着社会、文化、道德的二元结构,包括新旧价值观的差距,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的差距,民主与法制化的差距,等等。
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历史条件,但从长远来看,它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大障碍。使得城乡发展脱节,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内体系,严重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从二元论向统一的过渡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城乡二元结构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发展差距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威胁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根据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条件和水平,制定城乡发展的现代化战略,以最终克服城乡矛盾,消除城乡对立,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不仅影响着城乡关系,也是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发展证明,教育可能起到拉近城乡关系的作用,但如果策略不对,教育也可能加剧城乡矛盾和对立,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反映。长期以来,政府的“城市偏好”倾向给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造成了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二元结构使得城乡教育条件形成鲜明对比。
——教育投资的城乡差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不发达,教育投资的总体规模仍然非常有限。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无论是早期以充实物质资本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还是后期以充实人力资本为主优先发展中高等教育的战略,都把发展农村教育排除在投资重点之外。因此,由于资金短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教育机构。政府只承担一部分教育费用,其余由农村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筹集。由于发展中国家农村普遍贫困,即使家庭有一些收入,也只能维持温饱,不可能大量投资教育。贫困家庭连教育的基本费用都负担不起,往往看不到教育的好处,也不愿意投资教育。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他教育投资来源一般很少,国际组织偶尔提供的援助不足以作为一般情况来讨论。所有这些都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从源头上产生并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
教师配置的城乡差异。因为高水平的教师培训机构设在城市,城市里的学校受益匪浅。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受教育人数迅速增加,教育投入不足,受过培训的教师数量永远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大部分经过培训的合格教师都愿意留在学校条件好、社会环境优越、收入稳定、个人发展有前途的城市学校,导致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合格教师少,部分学科没有教师。乡村教师工作条件差,工资低且往往没有保障,缺乏或没有深造和培训的机会,自身的晋升和发展更加困难。此外,农村教师的任务很重。除了教学任务,他们有时还要照顾学生的交通和饮食,有时还要为学生支付一些费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教师往往居住在远离学校、社会服务良好舒适的中心地区,难以形成归属感,难以承担社区相互服务的义务,从而使迟到、旷课现象普遍,对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这也割裂了教师与社区的关系。教师不是社区的成员,由于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来回的路上,很少有时间从事教学之外的社区工作。他们常常对在农村工作感到不安,或者想搬到条件更好的城镇,或者想放弃自己的教学生涯。
-城市和农村在上学天数上的差距。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性质不同,现代正规产业是城市中的主要产业,按照法律或政府规定的劳动日和休息日作息,而城市学校则据此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但在农村,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按照农业生产规律进行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都是传统的或比较传统的、简单的、手工或体力劳动,现代技术较少。因此,农村学校必须适应当地人的作息和劳动习惯。教师和年长的学生应该在播种或收获季节参加农业劳动。农村学校除了常规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外,还要安排各种适合农业生产的农业节假日。另外,农村由于其他特殊原因,会不上课,导致农村学校的班级比城市学校少。
-学校分布的城乡差距。一般来说,城市的学校比较多,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上学,因为交通方便,所以城市的各级学校的升学率比农村高。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往往缺乏教育机构,学校的分布也非常稀疏。即使是小学生,有时也要去别的乡镇上学。农村普遍交通不便,村与村之间往往没有交通工具,道路也不好。有时候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农村孩子的辍学率远高于城市。
-学校物质条件的城乡差距。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农村学校的物质条件差距非常大。作为学校的基础设施,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学校往往没有校舍,城市和农村建造校舍所用的材料也有很大差异。此外,由于资金原因,农村校舍维护较差,导致农村校舍破旧,往往成为危房。许多贫困国家的农村地区缺乏最基本的教学物质条件,没有校舍,没有黑板,没有课本。
-学生条件的城乡差异。许多因素阻止孩子们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城乡生活条件的差异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活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和电力以及其他物质困难,农村儿童特别难以接受适当的教育。孩子身体不好,各种劳动也让孩子无法按时上学。此外,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除了学校课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文字资料,尤其是这些家庭的母亲往往文化程度低或者没有文化,这就限制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城市和农村学校的校长不仅素质差距大,任务也大。农村学校基本上所有校长都同时担任教学和管理任务,但这种情况在城市小学校长中要少得多。再比如监管。城市学校接受督导的机会很多,农村学校的督导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往往没有制度化。(B)几个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教科文组织:“不同发展背景下的小学质量”)
墨西哥的普埃布拉。该州位于墨西哥中部,距离墨西哥城120公里。该州有舒适的生活区、半沙漠区和土著社区。这个州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持平。从城乡小学的物质条件来看,75.0%的城市小学有体育设施,50.0%的农村小学有体育设施。85.3%的城市小学有不同类型的地图,农村小学有31.8%;65.0%的城市小学有科学图表,农村小学有11.4%。从教师来看,58%的城市小学教师接受过中专以上学历,而农村教师只有14%;我校城市小学教师工作年限为7.3年,农村教师工作年限为2.4年,反映出农村教师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城市教师中,10.1%想转学,乡村教师占比高达40.9%。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小学有4/5的校长接受过管理、监督、领导方面的培训,而农村小学只有2/5的校长。从学生情况来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都缺课,但原因完全不同。城市学生缺课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因病无法上学。在农村地区,学生往往因为家务或农活而无法上学。同时,家长也缺乏责任感,不督促学生上学,生活条件差导致身体不适,也是农村学生不能上学的重要原因。从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来看,48.4%的城市教师和33.3%的农村教师掌握了教材;解释清楚的分别是城市教师51.6%,农村教师20.8%;54.6%的城市教师和33.3%的农村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教学态度来看,51.6%的城市教师和41.7%的农村教师对孩子感兴趣。城市教师人数为41.9%,乡村教师人数为4.2%。从教学组织能力来看,48.8%的城市教师和16.7%的农村教师能够组织教学。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是该国80%城市人口的家园,相比之下,南部恩泽雷科雷一个县的森林面积。从教育设施来看,城市有12.7%的校舍需要重建,林区有30.2%。校舍完好的城市小学占12.0%,林区占3.2%。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财力所限,公共教育经费只能满足城市学校建设的需要,农村小学建设的任务逐渐转移到社区和学生家长身上,从而拉大了城乡教育条件的差距。农村学生家长必须参与学校建设,为学生提供课桌椅。从教师的情况来看,没有读完初中或只读完小学的小学教师为0,林区为16.6%;56.6%的小学教师在城市完成了中学教育,40%在林区;接受过大专教育的教师人数在城市为11.7%,在林区为3.4%。
印度中央邦。该邦位于印度中部,部落众多,语言多样,中央邦也是印度教育最落后的10个邦之一。在物质条件上,很多农村学校不具备任何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比如很多学校没有校舍,没有黑板,没有课本,没有合适的读写材料。在印度,因为课本是父母买的,对于农村家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长如果对孩子的前景没有把握,一般是不愿意出这笔费用的。在中央邦的农村地区,一年级的小学生通常没有课本,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书的学生逐渐增多。从教师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城市高达62.5%,在农村只有15.4%;城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限为21.4年,农村仅为13.4年。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小学有30%的校长从事管理、监督和领导工作,而农村是100%。从督导的角度来说,所有城市学校一年都可以督导,但是41.6%的农村学校一次都督导不了。从教学方式来看,在印度中央邦,45.5%的农村小学往往只是老师在看课本,而城市小学只有13.8%。
(C)二元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和农村地区对教育的需求非常不同。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从上述分析和具体事例中也可以看出城乡教育的差距,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实行的学校制度仍然是从殖民时期继承下来的,不仅完全城市化,而且完全模仿或移植自西式正规学校。这类学校是完全着眼于城市、工业化社会和精英选拔的学术机构。这一体系在政府各部门和城市的一些现代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超过70%的儿童在农村地区生活和上学。这些儿童中有80%以上花大量时间务农或做非技术工人,以赚取低收入维持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在农村度过一生。然而,西方学术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几乎没有给学生提供在农村环境中发挥有效作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这种小学教育是给中学用的。它训练学生读、写、算,也包括背诵、背诵、反复练习,但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农村学校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帮助农村学生发挥更大作用的影响不大。这种教育模式促使大量有才华的农村青年离开农村。
三,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社会的发展系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是同构的。城乡关系是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动态过程中的复杂关系,包括各种要素。城乡关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质量。城乡关系的核心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这些资源以什么方式在城乡之间,或者在同一社会中以不同形式生活的群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和流通,从而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
由于“城市-工业”导向发展模式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多数,城市居民远高于工业部门就业人口,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状态。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不能采用简单的“城市-工业”导向模式,这只能导致城乡结构的不平衡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村发展,将导致城乡差距扩大,恶化发展中国家现有的欠发达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展中国家处理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建立在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包括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收入的公平分配等等。因此,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单纯追求产值和规模效益,而是过度偏向城市和产业。它承认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它们有不同的实际利益。实际上,他们有不同的需求。可持续发展将给予城市和乡村、工业、农业和其他行业同样的发展机会,现代城市和农村将各自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也是由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组成的,不存在所谓的“普遍现象”或“普遍问题”。在制定政策和实施计划时,要树立城乡教育功能不同、现实利益不同、现实需求不同的观念。在讨论和解决教育发展问题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仅仅研究国家的平均和一般教育状况是绝对不够的。我们必须揭示城乡教育的差异,找出城乡不同条件下教育发展的不同情况。
按照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发展教育,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或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模式。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理念是改变城乡教育分而治之的做法和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的倾向。根据城乡教育交流与结合的原则,应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体系,建立新型的城乡教育协调关系。强调不同时改变城市教育而单纯改变农村教育,单纯研究城市教育是不够的,也是不明智的。我们必须从城市和农村的整体关系来考虑国家的教育发展。其目的是改善城乡教育的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城乡教育需求和利益,从而加快发展中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从综合的角度看待城乡教育的关系,而不是孤立地强调农村教育的作用。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功能,这就是城乡教育的均衡。只有重视各地区的作用,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真正均衡有效的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是强调农村教育,而是强调城乡教育在发展中的作用和不同功能。
当发展开始转向以人为中心时,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公平自然应该成为发展的中心问题,所以教育发展规划本身应该是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规划。传统的城乡不平等、不公正的教育发展规划,应该逐步转变为能够促进城乡平等、公正的教育发展模式。
然而,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中缺乏对城乡教育差异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认识,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根源。城乡教育分割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导致农村教育长期落后,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城乡的分割和不发达。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素质,从而促进城乡矛盾的逐步克服和二元结构的消除。
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根据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内部和外部、城市和农村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宏观上,在制定教育发展政策和实施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关注城乡差异,树立城乡教育差异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意识。为了检验教育计划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城乡协调发展模型需要关注这样的事情:在这个计划中谁受益,谁受害;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城乡教育中的权利和特权;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平衡等等。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培养和合理配置农村(而非农业)社会整体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城乡二元结构除了农业经济和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工业以外,其根源还在于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未来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加快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和配置。
微观上,在农村教育中,除了职业技能培训,还要注意教育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农村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既要扩大受教育人口数量,延长受教育年限,又要保证教育质量,即教育内容与当地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保证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各方面的提高。在农村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非农经济和非农技术,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交通、邮电、消费、生活方式、生活条件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农村,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不仅要发展和依靠正规教育,而且要大力加强和发展各级各类的非正规教育。这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政府、非政府组织或志愿者根据农村人口的劳动特点和组织结构类型,利用其各种闲暇时间和活动机会,组织农村人口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就城市而言,要加强城市教育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调查研究,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切合实际的理论和建议,加强农村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帮助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现代化水平。又如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使小城镇成为城乡教育协调和流动的中介和纽带,成为农村教育的中心。
总之,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要求:教育资源配置的协调,教育人才、技术、信息和资源的合理流动,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乡镇、社区各级教育网络,形成城乡教育相对稳定、有规律的结合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