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马士基的CRM管理

全球家居产品供应商宜家瑞典公司是马士基极其看重的全球协议合作伙伴,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其处理企业管理和产品供应增加了新的技术手段。

马士基承担着宜家在29个国家,2000多家供应商,164家专卖店,10000种家具材料的物流任务。宜家和马士基有着牢不可破的“纽带”,因为宜家的“供应商家族”已经和马士基合作多年。两家公司的长期合作以及在商业模式、价值观和商业目的上的相似性。

1995期间,宜家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当时只是从中国采购了少量的原材料,并没有在中国生产销售。然而,即使是当时这么小的物流业务,也让宜家皱眉头。宜家对物流服务商要求严格:对方必须满足其在透明度、成本、物流能力、效率、品控等方面的要求;你甚至要有“环保意识”——选择不污染环境的设备、机器、物流工具和燃料,科学处理运输过程中的污水和气体排放。但是,国内有多少物流公司能做到如此规范?

此时,宜家更加“怀念”马士基。当时马士基还不能在中国设立物流公司,只是在上海注册了一个“马士基有利集装箱运输”中国办事处。但马士基很快部署了宜家中国市场的原料出口物流计划。马士基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有利集装箱运输”为宜家提供物流代理服务。与此同时,马士基在中国大陆的办事处已经扩大到9个。

从65438到0998,宜家觉得中国市场大有可为,亚太战略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同年,宜家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家居商场,并于1999在北京开设了第二家。随后,宜家在中国开始流行,两年内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43.6%,全球采购的65,438+00%转移到了中国。此时供应商数量增加,地域分布变宽,布局中国生产网络和销售网络,使得物流业务量迅速扩大。包括原材料采购、原材料进口、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国内运输、仓储、配送等等,这显然需要物流服务商对SCM(供应链)进行整体规划。此时,马士基的办公室显然无法满足宜家在中国的需求。

就在宜家风靡中国的时候,马士基也没闲着。经过层层努力,我们终于将“有利集装箱运输”注册为全资公司。权限扩大后,独资公司随后在中国沿海城市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并迅速扩大网络。2000年4月,有利集装箱运输正式变更为“马士基物流中国有限公司(独资)”,在13城市设立了8个分公司和5个办事处,网络从沿海向内陆扩展。有人笑着说:“马士基的物流服务几乎是随着宜家的扩张而扩张的。只要宜家在新的地区找到供应商,马士基就会努力在那里扩张。”马士基和宜家在物流领域的合作是经典的“点对点”的链式关系。这种连锁关系不仅仅是业务需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长期合作相互促进。当然,马士基的“跨国链条”不可能只与宜家相连,这条链条与马士基的全球协议合作伙伴不断相连,如耐克、米其林轮胎、阿迪达斯等。马士基跟着他们。

这种点对点的连锁现象在各个行业的跨国公司中普遍存在,他们显然更愿意带着合作伙伴来中国填海,而不是选择中国的小企业。像宜家这样的跨国公司,更像是一艘旗舰,在其“联合舰队”中,当然不希望有一艘破旧的“机动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