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的社会问题
公务员的终身制和福利待遇的专业化会让这支队伍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降低管理部门的效率。时代在进步,改革在提速。“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问题是否应该适时解决?
2012年参加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超过1.5万人,总体竞争比例约为75∶1。
“国考热”折射出当前收入分配乃至社会保障中的深层次问题。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我该走哪条路?请看本报记者在会内外发回的报道。
“没有竞争,人就会懒。”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成忠教授认为,“国考”持续升温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对公权力的向往,以及用人机制——公务员终身制都有明显的负面:它使管理部门的用人机制僵化,使社会发展缺乏创造力。
“大多数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是为了寻求稳定的职业和福利待遇,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颜承忠指出,给“国考”降温,一方面要把大学生毕业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框架下考虑,打破当前人才使用中的“体制内外”二元结构,更加注重人才使用和发展的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青年创业的软环境。让年轻人体验到,只要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做什么,都是一份光荣而体面的职业。这将有助于增强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同时,要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
“没有竞争,人就会懒。”严成忠认为,“铁饭碗”可能导致管理部门臃肿,人员臃肿,效率低下。他建议,公务员聘任制从试点到推广。“只有把‘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才能增加他们对自己职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
如何选择、晋升和退出公务员聘任制是一个重要问题。严成忠认为,现行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必须改革:
首先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这些问题往往和他们以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公务员选拔机制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一条筛选路径:从资格审查中选拔符合条件的人员,选派到农村基层工作至少一年;然后评价其实际效果;然后,通过“考试关”和“实践关”的人,会被送到“模拟关”——他们拟任职位的单位进行临时培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能力,引入淘汰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只有选拔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部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要改变僵化的评价机制问题。公务员会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公务员,一类是职业公务员。前者权责对等,授权服务;后者可以不受制度影响,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聘用期。由于过去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机制过于程式化,公务员法规定的辞退情形大多是特别严重的违纪或者不称职,一般不容易发生。晋升和解除合同的规定必须详细和量化,让公职人员有危机感,谨慎对待工作。
“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非常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选拔和评价机制,可以为下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基础。”严成忠说。
许多省市开始了公务员聘任制的试点。
“1职位有1600人报名!这说明公众对‘公务员聘任制’持认可态度,我们很受鼓舞!”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后,区政府启动“聘任制公务员”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务员。在过去的1个月里,5个职位吸引了上千人报名。
据了解,用人单位对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初次聘用期3年,试用期6个月;工资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最高年薪654.38+20万元,最低年薪3.6万元。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沈阳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聘任制公务员考核将遵循规范操作、时间项目管理的要求。聘任制公务员在试用期内不称职,或者年度考核被评为“不称职”的,可以予以辞退。
据悉,全国最早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的深圳,已经基本建立了公务员分类管理框架。深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到2014年,聘任制公务员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比例将上升到10%以上。
据了解,各地试点的模式都是“增量改革”,即原公务员不动,新公务员任命。专家指出,随着新老公务员的更替,聘任制人员将逐步取代原有的“终身制”人员。聘任制的推广,不仅促进了人才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流动,也为政府机构的“瘦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