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孩子不奋斗就成不了人才吗?被扒皮的孩子能成为人才吗?
说到有前途的孩子,很多人把他们定义为那些不成功的人。我们都相信,能忍受打骂的孩子,未来的抗挫折能力会更强。有人说,孩子的行为教育不能缺少打骂,文化教育不能缺少数理化,爱好教育不能缺少琴棋书画,道德教育不能缺少家长。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品味这句话是错的,是真的。虽然老一辈的教育可以在孩子犯大错误的时候引以为戒,相对于现代的快乐教育和溺爱教育可以更加规范,但是如果指挥棒教育的话,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是不健康的,有缺陷的不良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按理说,严格控制不代表他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孩子的学习还是要靠他。李大爷说,儿子从小懂事,没有大的叛逆行为。每次他考试不及格,都会受到警告。为了不被打,李大爷的儿子更加努力的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后通过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211大学。
就在大家感叹李大爷的儿子奋斗成功的时候,另一个版本的说法也证实了棍棒教育的副作用。同村一个小伙子说,李大爷的儿子上了大学,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有一次他改变了过去努力学习的态度,有时候在网吧通宵,第二天趴在桌子上学习。虽然他没有扎实的基础,但他无法抗拒颓废!如此循环,却不知自己的心理缺陷。这让我想起了北大女生自杀的悲剧事件。男友牟学习成绩近乎完美,但在心理内涵和道德上缺乏健康支撑。缺乏健康心理的人往往会走向极端。这种性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培养。不讲道理的人,年轻的时候肯定会被打得更多,但道德内涵丧失的人,一定和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有关。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打骂可以适度,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让孩子以负责任的态度接受父母的教训。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的错误,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打骂,那么孩子的成长一定是灰暗的,看到的世界是不公平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家长的教训相当于一种抗挫折教育,避免孩子陷入困境。以后被骂被批评的时候,他们会因为心态的崩溃而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