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生前轶事
黄伯荣先生晚年一直关注现代汉语教学的新动向。他对现有教材的质量并不满意,希望打破30多年来旧框架的限制,在教材编写上做出改变。据了解,我国高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时普遍减少。当时流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几乎没有一本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学完,有的因为内容过时不方便使用。
2008年5月,86岁高龄的黄伯荣先生带领中山大学及相关机构的20位老师,在原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现代汉语》(中大型版)。新版《现代汉语》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新版本篇幅较小,但必要的内容和分量并没有减弱。黄先生称之为“减肥大脑”除了黄伯荣先生的弟子,还有他的弟子,可谓师徒三代完成的作品。
退休后,黄伯荣先生居住在他的家乡广东省阳江市。86岁时,他学习了很多新技术来配合教材的编写。他用相机拍下自己的稿子,用电子邮件发给广州的其他编辑成员。现在写作团队还保留着与黄伯荣的数百封书信。写作期间,虽然年近90,但我依然每天12睡觉,4点起床上班。
“他不是名义上的编辑,而是真正参与教科书的编写,”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炜说。他很认真,甚至在课本上用“秋天来了”还是“春天来了”作为例子,他都三思而行。
黄伯荣去世前,李炜和同事来到阳江看望老师,并带来了新出版的中大版《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这也是该教材第一个出版周期的收尾工程。黄伯荣看到教材时非常激动。虽然他不能准确地发音,但他一直叫着李炜的名字。
李炜感慨道:“他是一只勤奋努力的老黄牛,愿意坐冷板凳。主编几十年,不断追求完美,才是真正的君子。他的研究从现代汉语开始,到现代汉语结束,从来没有跑过题目。”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傅育贤回忆《现代汉语》出版时的一个小故事。在《现代汉语》编写工作会议上,黄伯荣先生当选为主编,廖旭东先生当选为副主编。黄伯荣先生一直很尊敬比自己大七岁的廖老师,是编辑组里唯一的教授。于是,他在1979年春向出版社投稿时,悄悄把廖老师的副主编“副”字去掉了,最后教材变成了同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