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挖了11块墓碑放在家里。墓碑的主人揭露了历史。
发现|墓碑上牺牲战士的信息清晰可见。
65438+10月27日,大河报记者来到刘淑琴的家中。他告诉记者,5438年6月+去年2月,他在家门口的土坡上挖沟时,挖出了这些墓碑。
“当时碑上满是泥土,字迹不清。”他用水把它洗干净,然后把它放在他的院子里。
记者看到,洗完后,11平板上的字迹清晰可见:
“王海清,甘肃固始人,在陆军165师工兵营当过列兵;
方牛,河南正阳人,陆军24师70团2营列兵。
任继贵,湖南茶陵人,陆军24师71团八连列兵。
钱,陕西安康人,陆军83师辎重营1(2)连列兵。
王,甘肃静宁人,陆军第八军二等兵。
杨改陕西商县人,陆军177师157团五连一等兵。
赵,河南新蔡人,陆军24师723营五连列兵;
薛继生,陕西大理人,177师1592连一等兵;
陈桃山,陕西安康人,陆军83师四连一等兵。
全敬龙,陕西蒲城人,陆军十七师一等兵。
黄金有...(残片)。"
碑文还记录了阵亡士兵的年龄。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15岁。大部分死于1941年的“六一兵站医院”。
刘淑琴说,他听父亲说,当时他们村里有个“儿童站医院”,都是在中条山战役中负伤的战士。
大约| * * *埋葬了200多名战士,这个地方被村民们称为“伤兵墓”。
希亚村73岁的退休教师陈宝玉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墓碑的历史。
“据村里的老人们说,1941中条山战役后,有大批伤兵从山西战场被送到我们村的‘六一兵站医院’救治,但有不少战士因伤势过重死在医院,约200人。”陈宝玉说,这些士兵后来被就地埋葬,并从陕州区(原陕县)石霞乡找到青石,为他们立了墓碑。
陈宝玉说,当时“六一兵站医院”有十几间房子,他们家有5间也有人住。其余的都在希亚村村委会旁边。因为年代久远,早就坍塌了,现在成了居民区。如今,在希亚村,已经看不到“六一军兵站医院”的踪影。
陈宝玉说,这些士兵被埋在刘淑琴家门前约2亩的地方,称为“伤兵墓”。“1960,村里开垦荒地,平整‘伤兵墓’用于耕种。那些墓碑大部分都已经失传了,因为没有受到重视。”
希亚村83岁的村民申锁学回忆说:“当时来的伤兵真可怜。他们头部和身体受伤,在我们村接受治疗。”
陕州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刘全胜告诉大河报记者,当时张茅乡希亚村确实有* * *部队医院,但历史需要进一步考证。
心愿|希望勇士亲属能认领,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墓地。
11墓碑该怎么办?陈宝玉表达了个人想法。
“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勇士,所以我们不能扔掉这些墓碑……”陈宝玉说,他和村民商量,希望媒体能公布已知阵亡战士的姓名和籍贯,以便其亲属认领墓碑。
此外,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实地考察,在“伤兵坟”上为勇士重新立一座纪念碑。最好能建一个墓地,让后人瞻仰和铭记那段历史。
陈宝玉说,在农村,把墓碑放在家里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但刘淑琴可以在家里收集这些墓碑。“他的做法很好,值得肯定。”
刘淑琴说,最年轻的阵亡士兵只有15岁。“我们这么年轻就献出了生命,也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