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同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多为中小型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管理成本高,与大企业争夺原材料,也造成大企业设备利用率降低,造成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恶性循环。此外,企业分布不合理,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都会增加产品成本,难以有效利用资源。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九五”以来,农业和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加工业在支持农业发展和竞争、保障农民收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市场繁荣,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瓶颈”。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人们对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与人民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人均粮食400kg,只有美国的1/3。但却出现了销售不畅、农民收入锐减的严重局面。关键问题是处理能力的限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在保护和优化具有民族特色和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大力引进、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着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要把安全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规模,培育一批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水果、水产品的精加工、杂粮的深加工能力和粮食转化速度;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不断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资本、技术、人才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大、效率高、前景广阔的行业或领域流动。“十五”期间,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础科技工作专项等科技计划中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特别是在12国家重大专项中,安排了3个与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相关的研发项目,分别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和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示范。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达5亿元,为国家实施农产品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工程奠定了技术和人才基础。
“十一五”期间应该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控制下。以安全健康食品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稳定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畜牧、蔬菜、水果、杂粮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因地制宜,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特别是要大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种,提高食品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引导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深加工能力和安全生产方面。1.1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
随着食品化学、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迅速。瞬时高温杀菌技术、微胶囊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藏与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领域,并将迅速推广和深化。
1.2拥有越来越密集的处理能力和更全面的资源利用。
农业原料的综合利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已成为农产品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植物的根、茎、花、叶、果的充分利用,畜禽副产品和水产品的利用。农产品加工正在向分子水平进军,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利用原料的功能成分提取和开发人体所需的营养保健食品,也称分子食品,以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1.3加工新产品会向安全、绿色、休闲的方向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的农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据统计,美国休闲产品的年均消费为8。6公斤,荷兰是6 . 5公斤,英国是5 . 7公斤。发达国家对安全、绿色和休闲食品的生产持乐观态度,并从追求加工农产品的多样性转向追求安全和健康。比如在果蔬的加工上,力求保持鲜嫩、营养、方便、美味。除了传统的速冻、罐头和脱水产品,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工最少的果蔬切割产品。
1.4加工设备正在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高新加工技术将带动多功能饮料罐头生产设备、无菌包装技术设备、果蔬激光分级清洗包装成套设备、膜分离技术设备、超微粉碎设备、速冻设备等高新加工设备。
1.5加工原料专业化。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70%以上,其农产品多为加工专用品种。按照加工的技术要求,养殖生产过程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加工成本。
1.6重视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建立国际市场标准,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对农产品加工实施质量管理,在加工生产中实施HACCP规范和ISO(国际标准组织)9000族规范,建立国际市场标准,从多方面保证产品质量。食品产业作为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化后续加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造部门、出口部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由于这些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科技进步快,其食品工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2.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创新技术的优势。
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食品加工机械部门不断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间接实现了先进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食品加工机械产品品种齐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不仅大大提高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统一、可靠和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他们的食品加工机械一般都具有动力、燃料和水消耗低的优点。
2.2关注食品加工中的R&D和创新活动。
第一,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更重视R&D投资,一般占销售额的2% ~ 3%。与此同时,政府鼓励投资于食品研发。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检测和调节。食品加工技术的创新体现在包装技术、新产品、高效的加工控制系统、自动分级系统和新产品的描述上。二是产品品种创新。根据现代社会人们消费模式的变化,出现了大量方便、健康、多样化的产品,产品创新速度快。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食品加工业,一方面引进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方便食品,如“保鲜餐”、“全膳食配制”、“速食餐”等,以及健康食品,包括低脂、低盐、低糖食品和减肥特餐。三是食品包装创新。食品包装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保护和保鲜功能,成为营销策略的主要手段,在促销和与顾客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品包装不仅更加注重美观,突出品牌和个性,符合环保要求,而且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设计的。四是采购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在发达国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采购效率。比如美国一个由50多家著名食品公司组成的“TRANSORA”网络市场,就是一个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市场,其联合采购能力为4000亿美元。除了购买原材料,这个网络还可以用来监控库存和管理工厂。通过这种网上采购,食品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资金。发达国家完善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每个家庭,食品销售的网上交易数量越来越多。
2.3积极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一,食品加工企业本身也在根据全球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结构,合并、兼并、兼并。上世纪末,跨国食品加工公司的全球重组非常活跃,持续了10多年。另一方面,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重新定位,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二是食品加工企业根据世界食品零售市场的需求调整内部生产。特别是一些公司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从原料准备、运输、工厂加工到产品营销,管理和质量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三,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树立新的经营理念。食品市场的全球化不仅表现为世界贸易利益的自由化,还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网络的发展机遇,按照全球标准进行产业重组,重点是品牌的创建和培育。在全球知识经济浪潮和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的跨国食品加工公司在研发方面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控股的方式在海外设立R&D中心,国外R&D中心的研发支出占研发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