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烧饼的演变与发展

柳林的烧饼原本属于西域各族人民,是从胡地传入的。东汉时流行于中原,从帝王到平民都很好吃。《后汉书》记载:“灵帝爱胡饼,史静(洛阳)食胡饼。”《后汉书·赵琪传》载:桓帝年间,“常在山东寿光市、北海卖胡饼。”

十六国和赵以后,石勒改名为麻饼。唐宋时期更为流行。《任远入唐求法记》卷三云:“六年正月初六,在胡兵寺行粥立春。说到蛋糕,外行都一样。”

白居易《送胡饼与杨徽州》:“胡饼似京都,面脆油。把它送给饥饿的杨大使。好像是一种福气吧?”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记载,北宋汴京(开封)也有胡饼店,所售品种繁杂,新样满麻。

元代的《衣食住行全编》中就有制作“山药胡饼”的方法。

明代,胡饼演变为烧饼。明代姜异魁的长安客家饼;“烤箱里煮,吃的都是胡饼。今烧饼、麻饼、酥饼也。”

柳林烧饼的传入时间在史料中没有记载。据当地70多岁的人说,小时候听爷爷的爷爷说柳林的烧饼又脆又好吃。据此推测,明代以前柳林就出现了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