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将军背上的披风有什么用?
不同的武将颜色不同,有的是红色,比如吕布;有的是黑的,比如张飞;还有绿色的,比如关羽;比较白的,比如赵云。
历史上,军事指挥官确实穿斗篷。在战场上,能保存下来的一般都有它的合理性,但袍子好像没有。
要知道,斗篷很软,无法防御刀枪;而且,好像不方便打。比如《演义》中,东吴大将陈武就因为长袍被树枝缠住而被庞德杀死。最重要的是斗篷的颜色很独特,很吸引人的眼球。在战场上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比如马超追击曹操时说:“曹操穿着红袍。”
有人说是为了帅。就像超人,蝙蝠侠等人,穿着紧身衣没有斗篷,就像健美操运动员一样,受不了。但在战场上就不一样了。如果为了帅而让自己鹤立鸡群,只会像庞统骑白马一样被乱箭射死。斗篷绝对不是为了帅。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将军打仗的时候还穿着斗篷呢?我查了资料,有很多说法,不是为了帅。
首先,斗篷是为了防热防寒。
虽然春秋两季最适合打仗,但有时候战争不是你说了算的,在寒冷的天气里打仗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在寒冷的天气里战斗也会给人带来惊喜。“苏俪雪夜袭蔡州”就是如此。雪夜,敌出其不意,一举擒获武元吉。
既然夏热冬冷不可避免要打仗,那么军人就要保护好自己。一件斗篷平时可以挡风遮雨,冬天可以御寒。夏天铜铁盔甲很容易热得发烫,披风也能隔热。
第二,斗篷可以防御敌人从背后射出的箭。
开着的枪比开着的枪容易藏起来。历史上很多名将都是因为“流箭”而受伤甚至丧命。所谓流矢,就是战场上飞来飞去的箭,难以察觉和防范,尤其是从背后射出的箭。
如果你有斗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这个问题。当一个军事指挥官骑马奔跑时,他的斗篷会被高高地举起。如果暗箭来了,也能缓冲大部分能量,扰乱箭头方向。即使被箭射中,斗篷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第三,斗篷也可以代表身份和方位。
指挥官和将军不同于士兵。指挥官通常负责指挥,将军和士兵负责冲锋。在古代军队中,士兵的盔甲和服装并不完全相同。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指挥旗和盔甲,领队将军在队伍前面的披风也不一样,以便于总司令识别和调度。
正因为如此,斗篷也成了总司令识别将军的目标。打仗的时候,总司令一看就知道哪个军在冲锋,哪个军在撤退,哪个军在镇守等等。此外,士兵还可以通过斗篷来识别自己的领军将领。
至于可以用来包扎伤口的斗篷,这个就不合理了。要知道,斗篷在外面的时候,很容易沾满灰尘和泥土,直接用来包扎伤口是非常危险的。其实内衣是最干净的,对皮肤伤害最小的。如果在战场上受了伤,必须用贴身的衣服包扎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