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健身团购

前言:你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因为我在电商行业已经6年了,而且这6年的工作涉及传统电商、O2O、餐饮、旅游等多个行业。,我对未来2年电商行业的发展有一些看法,我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也是给自己留个底,方便两年后回头看自己预测的东西。如果与预测不符,可以帮助自己及时调整。

以下是四个具体的视图:

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传统电商做了很多年,对现有用户的需求进行了深度挖掘。这方面很难增长,很难找到新的大规模增长点。

如果未来想做大规模增长,可以考虑两个方向。一个是发掘新人,以前没有使用过或者很少使用电商购物的人,努力培养他们习惯电商购物,将来为电商贡献新的增长点。

大规模增长的另一个方向是考虑哪些商品以前买的少,现在越来越被大众接受。深挖这些商品对应的行业也是一个增长方向。

1)Z代人口带来的增长有限。

对于新人群来说,一部分是Z世代的年轻人,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购买力的新群体。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主流电商总体上基本可以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在特殊偏好的特定行业下,需要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特定的倾斜和有针对性的改造。

比如一些很酷、很潮、很独特的产品是根据他们的喜好设计的,或者根据年轻人爱分享、需要精神陪伴和认同的特点,会出现一些相应的新兴行业。但以上都是单个行业的成长和趋势,不太可能形成多行业的合力,而且一旦规模变大,就会失去独特性,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所以不认为是电商大规模的整体增长点。

2)中老年人下沉群体是未来增长的重点。

新人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下沉群体。不同于我们以往按地域或购买力划分的方式,这个下沉群体主要指的是年龄层较高的人群。

这些用户年龄较大,他们的背景和生活习惯导致他们对价格普遍更敏感。虽然不同购买力水平的用户有不同的绝对价格,但都要求同等质量下的最优价格。他们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价格比较。毕竟时间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如何让这些用户理解并认可某个平台的价格普遍低于其他公司的价格,这是每一个想要抓住这个群体的电商公司都要尽力去做的事情。

另外,这些用户由于年龄大,学习能力差,要注意系统模式和交互设计,尽量简化。他们没有跟上前一波的移动互联网,只能用智能手机做一些简单高频的操作,比如用微信和孩子朋友交流,看新闻,看短视频。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些用户不得不深度触网的时候,否则电商很难找到如此大量的空白市场群体。

此外,在疫情的推动下,人们对智能设备和移动支付的依赖和接受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促使许多阿姨和奶奶学会使用支付宝显示健康代码和填写个人信息。这些都使得时机成熟。未来将有大量中老年人学会使用电商软件,并在指导下高频使用电商购物。中老年市场将是未来增长较大的市场,该领域的份额变量较大。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几乎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每个人都有机会。当然,目前基于微信社交链的pdd优势相对较大。

对于商品端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以前买不起、不愿意买的商品销量会有明显的提升。

对于一直处于小康水平的家庭来说,消费的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海外进口商品、奢侈品等消费品领域,以及旅游、教育、房地产等领域。

当然,教育行业受政策影响,消费模式可能会有所调整。之前大家普遍看好互联网上的在线教育。这条路堵了以后,可能会有其他的方式来引导人们为教育和知识付费,但是也会受到政策的控制。

房地产的情况也类似,主要指改善型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因为只有改善型房地产才能匹配小康家庭的向上消费,但也受到政策的限制。只能说改善型楼盘和周边配套的需求会增加,具体市场是否大规模发展要看政策是否允许,调控到什么程度。

对于海外进出口业务来说,可以说一定会迎来春天。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需要对方的商品,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本国市场的商品不足。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比以前质量更高的商品,包括服装包装,日常饮食等等。

外国人也需要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以弥补国外劳动力成本高、供给侧能力不足等问题。双方的需求导致了频繁的进出口贸易,即使是在疫情极其特殊的背景下。最起码单边行情发展的还不错。

除了上面提到的很多行业,还有一些行业会随着时代的特殊背景发展的越来越好。

例如,医疗健康、保险和护理领域随着老龄化而发展。

还有美容相关行业,从医美整形、三美(美容院、美甲)、减肥瘦身,到国潮、二次元、JK等小众审美潮流的兴起。,都属于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试图满足美的精神需求的探索。

此外,还有两大板块:品牌国货和国内优质农产品。品牌国货主要是针对下沉市场的用户,他们会逐渐从低端白牌转向购买国产品牌商品。这个逻辑其实对应的是上述的进口商品市场,进口商品主要是针对非下沉市场的用户。

关于这部分农产品,其实不管是优质的还是国产的,只要是农产品和日用快消品,都会出现购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情况。大部分不是绝对的增量而是转移,但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是一个大家都想抢占的增量市场。

国内低端电器和消费品的压力会加大,主要是进口贸易。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因为工业化比较早,很多电器和高端商品的设计制造都走在我们前面。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购买更多的高端优质商品是必然的,国内的中低端电器和消费品行业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因为它符合上述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增长和行业的增长点,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一般比传统电商和线下超市更有效率。

社区团购的模式是针对高年龄、对价格敏感的非一线城市用户。与传统的线下购物相比,社区团购的模式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和价格,以次日到货代替时间,以低价、近家的方式获得商品。

这种模式只能针对对时间要求不高的非一线城市用户,以及年龄较大、时间充裕的用户。即使其他人想要低价,也会因为不能及时达到最低要求而放弃这种模式。

同时,由于社区团购的主要购物业务,主要目标群体具有高频交易的业务特征,能够更好地教育这些用户学会网上购物,形成习惯,从而满足这部分人群极其高频的需求,这是其他互联网变革中从未有过的。

因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正是通过销售端的确定性,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确定性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包括物流在内的供应端的效率。

1)与传统电商相比,社区团购的模式主要是显著提高物流的效率。

在用户感知层面,下单后2天左右到货,变成次日达。无论运输什么货物,如果能在收货地这个维度上提前组织好货物,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更何况社区团购的主营业务是买菜、生鲜等日常快消品。物流环节运输这些货物的损耗是非常大的。这样,损耗也能明显降低,节省下来的成本也能体现在销售端。这个渠道的价格可以进一步降低,挤压其他低效渠道,抢夺他们的销售份额,实现正向循环。

2)相比线下超市,主要是减少配送环节带来的供应链效率提升。

线下一直是多级分销的形式。各级供应商承担相应的物流仓储成本和损失,同时获得与成本相对应的利润。大供应商成本高收益高,小经销商成本低收益低。

社区团购通过线上销售将用户需求集中在几个大型互联网平台手中,这样就可以跳过中小供应商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然后通过上述高效的物流最终将商品配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也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成本补贴给销售方,完成同样的正向循环。

因为社区团购行业虽然巨头云集,竞争激烈,但战后不会出现垄断涨价的问题,反而可以降价。这个结果绝对是国家乐见的。

其实最大的风险是,在扩张的过程中,为了争夺用户份额,可能会出现一些乱象,导致线下超市的生存空间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挤压。

但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个问题可以说基本上是可防可控的。事实上,如果社区团购业务最终完成,在终端分拣配送、仓储物流等方面会有很多新的岗位需求。只要工作价格合理,对小商贩和业务人员的影响是有限的。

很多人把社区团购和刚刚没落的教育行业相提并论,他们对社区团购的预测是悲观的,我不太认同。我觉得这个行业和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家长对教学和培训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无限的。只要营销和宣传到位,家长甚至会借钱让孩子接受教育。资本的进入会让这个行业迅速扩张。

但是买菜的需求基本是确定的,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是行业内部各个角色之间的利益分配。只要基本的小商贩和小贩的收入没有大的影响,供应链的效率提高,老百姓能买到更便宜的蔬菜,个人认为国家不应该禁止这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经过几次调控政策,各家都比较守规矩了,短期内小商贩和菜农的利益是有保障的。大家都从野蛮生长、抢地变成了优化后台供应链,专注于多积粮、多建仓。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供应链建设就做好了,最终的效果应该是田间地头的生产者直接走上消费者的餐桌,小摊贩部分留存。作为终端服务用户的工作人员,他们将从分销转变为纯粹的服务,失去一些利润,成为为巨头工作。只要价格合理,这个链条就可以继续。在新的模式下,物流仓储领域也会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在淘汰一部分工作岗位的同时会有新的需求,类似于外卖行业。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还是允许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但是要注意不要动普罗大众的利益,不要做加剧贫富差距的事情。社区团购更多的是调整供应链,所以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主要有两点:

1)网上购买的商品质量难以控制,人们很难在网上感受到质量差异。

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低价低质的商品在网上卖得好,优质商品只能线下买的局面。用户一旦形成这种认知,对于线上电商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2)销售端的个性化和缺乏温度,很难满足生鲜领域的长尾产品。

网上商品的上架和供应都由各平台控制,有标准化的流程,这就容易导致销售端的商品同质化、千篇一律。如果用户想买一些生僻稀缺的食材,可能还是要去线下熟悉的店铺。这时候因为线上购买高频鲜果,线下分享的成本会变高,人们想买同样的商品只会越来越贵。

另外,如果你错过了挑一堆菜买一堆菜,店主给你几根葱的温馨体验,那种场景可能只有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风险主要是下沉市场。未来任何集团或场景的垄断和收割企图都会受到政策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影响民生或国家基础的行业。

有三种相对较小的影响:

另外,互联网可以介入教育、旅游、医疗等影响民生的行业,但不可能试图通过引入资本来无序扩张垄断市场。互联网在这些行业能做的,只能是通过展示信息,引导群众去做政府想看到的事情,比如普及一些正确的知识,传递信息。另外,最多给周边小场景做点服务工作,从中拿点提成也是极限。

为大规模、高需求的场景提供服务、收取佣金,必然会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控制,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还想收高额服务费当佣金,想都别想。我也呼吁各行各业在开展业务时要规矩点。今天的互联网不同了。在追求公平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的大背景下,你只有少作恶,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以进出口贸易为主,涉及进出口较多的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将一直博弈,双方随时会出台新的政策。如果是从事全行业进出口贸易,风险相对可控。这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贸易的完全断交和不互通。这是一种伤敌一千的行为,更有可能在重要的重点行业出台政策,限制这类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对于这样的行业,政策风险确实非常大。

第四,不看好短视频平台、内容平台和各大泛娱乐公司通过增加电商业务来帮助流量变现。

判决主要考虑三点:

目前短视频和内容平台作为电商平台相比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视频和内容平台以简单的交互和免费的内容俘获了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下沉用户。

但是,随着这些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加上各种电商平台的引导,这些用户迟早能够学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各种软件。届时,用户将有更多的选择,分享视频和内容平台的浏览时间,这将导致内容平台上新的电子商务服务的增长,现有广告流量的变现将越来越困难。

要知道内容平台做电商有两个重要的劣势。一个是目前的短板——供应链。完成供应链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毕竟其他电商也是同步的,不会给视频公司太多时间。

当人们有明确的购买欲望时,他们倾向于去更专业的购物平台选择商品。客单价越高,越是如此。如果客单价足够高,即使线上也满足不了他,还要去线下实地看看,摸摸才能放心下单。这样,留给视频和内容平台的只是一些单价低、意图不明确的场景,难以支撑较大的体量。

另外,未来电商的绩效环节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重要,线下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重要。因为线上销售能力是一种相对容易建立的能力,对于各种互联网公司来说,这种能力更容易快速填补,不容易拉开差距。那么帮助拉开差距,赢得竞争的关键就在于难以快速填补的供给和性能环节。

在这两个方面,视频和内容平台的短板很明显,不像老牌电商,积累更多,所以很难胜出。目前主流的电商中,美团和阿里的积累相对更多。这两家公司可以考虑在供货和业绩环节进一步构筑护城河,拉开与其他公司的差距。

作者:胖虎,微信号:huhahuhahmh,微信官方账号:胖虎跑(ID: hupangrun)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