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掉脂肪,记住乐趣
最近在21天线上参加了一个减脂营。以饮食控制为主,运动为辅,给出了一套科学测算的食谱和运动任务,要求尽量严格执行,保证显著减脂,不损害健康。早餐是1鸡蛋,1豆类或牛奶,1主食,午餐是140克肉,380克蔬菜,1主食,晚餐是380克蔬菜,200克水果,两餐之间加两个煮鸡蛋,全天喝65438。配料表中可以选择各种食物,各餐可以灵活调整,但各种食物的总量不能增减。
以前白天在外面吃,晚饭在家吃,都不是自己做的。我费了好大的脑筋才控制住这个量。虽然从某宝身上搜出了一个称茶叶的便携式电子秤,但并不合适。第一次占便宜是在一家寿司店,把一个酱油拼盘倒空,把寿司和猪肉饭拆开,分别测量,增减比例。日本料理实际上感觉像一个实验室。在福客等高端麻辣烫餐厅,自选食材是最好计量的,但是宽大的托盘直接盖住了整个秤,读数屏就像戴宽边帽的孩子的眼睛,看不到。就这样,很多时候,我还是用东方思维——凭感觉。?
早餐最好,一个玉米,一个鸡蛋,一盒牛奶或者酸奶。每天早上,同一时间,楼下便利店的收银员都会看到同一个女人进来,买第三个,站在圆桌旁,凝视前方,像往常一样抹过去,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真的很奇怪——这年头还有人不用手机陪吃饭??
作为一个从小就要看洗发水瓶子的爱字女孩,吃饭的时候不看手机不听音频自然不是我的本意。教官要求,吃饭要小碗小口,细嚼慢咽,尤其是杜绝杂念,专注于食物本身,让大脑更快产生饱腹感信号,避免惯性进食。理由我都懂,但是对于目前的常规吃饭任务,用手机速战速决可能更好。?
加餐的煮鸡蛋也是便利店解决的。尤其是晚上,饿了,两个茶叶蛋就是补血的仙丹。导师说蛋白质饱腹感强,热量低,是健康减脂的好帮手;蛋黄热量高,只能当早餐吃。加餐时一定要丢弃。可想而知,一开始,我是拿着塑料袋耳朵,看着里面两个滚烫的茶叶蛋。如何剥去外壳,去掉黄色,吃掉蛋白质,这很令人担忧。我灵机一动,拿了一根竹签,把鸡蛋串起来,隔着袋子三下五下两下把蛋壳剥干净。我忍不住夸自己冰雪聪明。?
每天的重点是下午和晚上两餐。晚餐应该只吃蔬菜水果,但是在家人面前,主食不吃肉,压力挺大,只能换两顿。我从来不认为少吃不吃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每餐吃380克蔬菜。?
沙拉很自然的从冷宫妃子一跃成为了正式的宫女娘娘。然后你就会知道,这种清淡无味的保健食品并不便宜。各种无名的菜叶像鸟窝一样聚在一个碗里,偶尔点缀一些土豆粒和麦粒,中间托起几块珍贵的肉。不能放高热量的沙拉酱,干吃就好。我最怕的就是突然吃到某种细长的叶子,那种奇怪的又苦又辣的味道瞬间席卷舌根。但是把叶子一片一片挑出来真的很麻烦。我假装很感兴趣的问店员,得知这叫芝麻菜。我脸上一直保持着笑容,心里想,好吧,我可以指定以后不放手。?
当你对蔬菜的重量没有概念的时候,你不会意识到380克蔬菜有多少。直到我发现,一碗蔬菜沙拉,吃的肠子都绿了,也就一两百克。幸运的是,蔬菜列表中有西红柿。蔬菜也是水果,易买易洗,酸甜可口,分量实实在在——还有比这更合适的蔬菜吗?380克大约等于4个大番茄或者2盒樱桃番茄。有时候在超市一买,洗干净沥干就吃。一下子淘汰很多,也是挺吸引眼球的。偶尔吃点酸的东西,凉凉的酸意在喉咙和胃肠道间搅动翻滚,会觉得人生一片凄凉。?
如果实在不想吃凉性蔬果,也可以去福客麻辣烫,猜猜挑一盘素菜。关键是不能用店家的卤汤底烫。就跟小弟说可以用清水煮。就蘸一小碟酱油吃,也不好吃。?
半个月后,我按照食谱吃了。虽然清淡无味,但我很少尝到好吃的,也不觉得饿。可见身体需要的少,嘴巴想要的多。更妙的是,在适应了清淡的饮食后,味觉刺激的门槛降低了,逐渐尝到了真正的味道,让你感觉到了快乐。减脂营结束后,不再严格控制,也没有反弹。“世人皆知神仙好,惟食不能忘。”当心不再被欲望束缚,才是真正的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