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欢欢自杀,面对抑郁症拯救健康。

台湾艺人欢欢在家中自杀,她是小虎队的姐姐。艺人自杀引起轰动,开心自杀。他一定是压力太大,导致抑郁。如何面对抑郁症,保持心理健康?

热点:台湾艺人欢欢在家自杀。

艺人欢欢(于佳卉,43岁)1下午被家人发现死于台中市中青路一出租屋内。经与警方核实,初步排除他为杀人嫌疑,家人认为与丧父之痛有关。

欢欢的弟弟说,姐姐是家里的独生女,和爸爸关系特别好。两年前,父亲生病,她搬回台中,就近照顾父亲。不久,父亲突然离开,妹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情越来越差。后来,她得了抑郁症。从那以后,欢欢非常害怕和人接触。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情况不是很好。她的家人一直安排她去看心理医生,每天都和她保持联系。情况逐渐好转。昨天下午,欢欢说和家人吃完中餐就回家,等一个男性朋友来拜访。之后就没人接电话了。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她也没有透露自己的自杀念头。没想到会自杀。

吴宗宪2日录制视频时并不知情。录像结束后他急着离开去参加下一个公告,但当被问到欢欢自杀的事时,他停下来问“你还好吗?”然后当他得知自己已经过世的时候突然变了脸色,大叫道:“怎么会这么蠢?”他说:“自杀比杀人更有勇气。你一定压力太大了。你不能接受自己慢慢离开人。这是一个年纪太小出道的问题。我接受不了起伏,选择着陆...我们面临过高的低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此,娱乐圈很多艺人都表示不愿意。侯长明在《脸书》上说,“人生的路不一定一帆风顺,但一定会富裕;心里有话,一定要说出来。心情不好,一定要适当发泄。希望不要再有遗憾了!”此外,宋新妮、王建民等人也表达了对脸书的悲伤和失望。

艺人生涯:跑就是公告,卖就是命。

大多数认识欢欢的人都记得她在张克帆,为她写歌,她低头掩饰情绪的场景。回顾过去,许多近年来去世的台湾艺人都是从《康熙来了》节目中被大陆观众所认识的。因为综艺咖啡打散了自己的体验,娱乐了观众,让人感觉很亲近。所以听到他们去世的消息时,会有一种远比大咖更感性的感觉。

欢欢身材苗条,留着长发。在《康熙》中,她经常被小s嘲讽为“女鬼”。2013 12 19是她一生中记录的康熙最后一期。她剪短了头发,但性格还是那么活泼,还曾经调侃小s嫉妒自己。没想到半年后,她悲观地自杀了,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很多预告艺人都在说的话——节目的一切结果。虽然“欢欢”这个名字现在看起来很讽刺,但她开朗的过去确实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大多数人都想自杀。

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患者中,有各行各业的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在这家医院的心理康复中心,每天都会接待这样的病人。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愁眉苦脸,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甚至悲观绝望,比如晚上一个人在海上,看不到一点光明和希望;思考问题很难,思考慢意味着你自觉脑子不好,记不住东西;早睡早起,睡眠不足;运动抑制,包括精神能量下降,总感觉疲倦,不活动,全身懒惰,走路慢,话少等。严重的可能吃不下饭,动不了,生活不能自理。

单纯的抑郁就像刹车系统,让人停下来。一般都有具体的诱因,比较温和短暂,可以很快缓解。抑郁症持续严重,持续2周以上,影响社会功能,造成极度痛苦。抑郁症与情况不相称,无法自我调节。还有许多其他症状,如兴趣下降、持续疲劳、头脑迟钝和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些症状呈现出一组独特的综合征。

重要的是,除了抑郁悲观的抑郁症患者,严重时还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而且由于患者的思维逻辑基本正常,自杀的成功率也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新进展提供的数据,要重视抑郁症,抑郁症是致命的,是致残的。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普通人群高20倍。在社会自杀者中,一半以上可能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生前可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是没有被及时发现。因为自杀只有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早发现疾病,早治疗非常重要。不要等病人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更青睐公务员和白领患者,且有年轻化趋势。

临床数据显示,抑郁症母亲所生的孩子患此病的几率更大。这是因为如果父母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害怕各种社交活动,或者对事物过于敏感,稍有不适或遇到一些挫折就非常焦虑悲观,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人格发展。

临沂的患者中,有亲人去世、家庭破裂、失恋、身体严重疾病、学习工作遇到困难挫折等。这些压力事件容易打击人的自尊心,诱发这种疾病。而且,这些负面社会压力事件的危险程度越大,个体可用的应对方式就越少,抑郁就越严重。此外,抑郁症的发生还与患者患病前的性格有关。大多数患者明显内向、孤僻,往往比一般人多愁善感、多愁善感、悲观厌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白领和老板由于长期紧张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工作压力,近年来成为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其次,青春期、更年期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人,也成为抑郁症的易发阶段。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大脑功能不稳定的时期,夹在两者之间的人承受着工作、婚姻、买房等巨大的压力。

如何诊断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或乐趣,精力下降。简而言之,就是“我什么都不想做”,伴随着“三自”——自责、自责、自杀,以及“三无”——无望、无助、无能。我用批判的、否定的、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有自我内疚的概念,甚至是邪恶的妄想...

人有世俗的欲望,有喜怒哀乐,人的情绪在正常情况下会有波动,但波动的幅度和时间一般是有限的。比如一个男青年失恋了,她第一周不开心很正常,第二周不开心也可以理解,但是和第一周相比,她应该已经有所进步了。但抑郁症则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只会继续恶化。

医生提醒,当上述情绪症状脱离事件本身,强度过于明显,持续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就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一般来说,“三低”持续两周: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精力不足时,排除其他因素(烟酒等物质依赖、中风、偏瘫、帕金森等疾病)后仍不见好转,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走出误区,自救,正确自救

有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中国就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只有30%的人得到了鉴定,只有30%的患者在鉴定后去了医院。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抑郁症就医率不到10%。

大多数人认为心情不好不是病,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患抑郁症后有羞耻感和恐惧感,害怕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对抑郁症的误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现象。抑郁症是患者无法控制的,就像一个人的大脑缺乏快乐物质,想快乐也快乐不起来。

其次,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疾病。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抑郁症患者很少只复发一次,即使治疗后,复发率也高达50%。如果他们超过三次发作,最好终身服药。但在实际治疗中,还是有很多患者觉得自己心情很好,擅自停药或减药,这也是导致抑郁症反复发作的一大原因。

与认知率不足、复发率高相比,自杀是抑郁症患者面临的最大风险,而自杀风险的评估、干预和预防是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抑郁症的治疗强调足够的疗程。初诊患者的一个疗程包括2-3个月的治疗、6个月的巩固和2年的预防,后两个时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或过度劳累,也会增加抑郁症复发的概率。“疾病治疗恢复期要适当休息,有利于康复。恢复不完全的患者有残留症状,如失眠、身体不适等,也是复发的高危情况。”

赶走抑郁的四种方法和自我治疗方法

首先,坚持锻炼

尤其是晨练,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慢吞吞的,邋遢的,懒的。这种长期的情况,不仅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体机能,也加重了他们的消极负面情绪。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空气可以说是一天中最清新的时刻。能充分调动人体潜能,激活身体细胞。身体放松了,心也会慢慢放松,心情自然也就释然了。

第二,出去交流

把自己关在家里,避免与人接触,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这是他们首先需要改变的地方。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抑郁、自我评价低、不如人、做什么都做不好等负面症状。这些感受导致他们对事物缺乏兴趣、退缩、社交活动减少、孤立,使抑郁症患者陷入恶性循环,不断强化自我症状。

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你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触朋友,多参加社交活动或者旅游。虽然刚开始会很痛苦,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负面的情绪感受就会被外界环境慢慢融化,重新点燃自信。

三、观察兴趣的方法

观察兴趣的方法是心灵重塑疗法中净化心灵的方法之一。呼吸的质量代表了生活的质量。呼吸伴随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呼吸和吸气称为“呼吸”。从心理学上来说,专注呼吸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修行,可以让长期分离的身心开始融合,消除内心思想的对抗,回归真实的自我。从医学上讲,呼吸、心跳、胃肠蠕动都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也就是自主神经。专注于呼吸的训练可以修复高级神经系统,这是任何其他医疗手段、药物或补充剂都无法达到的。

抑郁症患者可以早晚练习观息法。练习时,轻轻闭上眼睛,注意呼吸。无论出现什么想法,都要用一颗不推不抗不纠结的心去接受。你需要做的只是简单地观察你的呼吸,交叉双腿20分钟。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可以把练习时间延长到40分钟到一个小时。

第四,阴暗的想法

冥想是一种良好的身心行为,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精神成长活动中。冥想可以减少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经常练习冥想会增强意识,帮助抑郁症患者获得开悟。

虽然是打坐,但是方法很多。这里提出的是一个简单的冥想练习。抑郁症患者只需要在心中确定自己的视觉图谱,可以是任何主题,然后在大脑中想象。他们越能专注于这张视觉地图,效果就越好。这个练习应该不断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