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嫩的鱼丸是怎么做的?
为了保证丸子菜的质量,选料很重要。鱼类应选择新鲜、出肉率高、吸水性强的品种,如乌鱼、章鱼、牙鱼、岩鲤等;虾应选择白虾或鲜虾肉;牲畜的瘦肉应是无筋膜的瘦肉,肥肉应是厚而无血斑的肥肉;一些原料如鸡蛋和蔬菜必须是新鲜的。
二、初步加工
1.鱼的初级加工:将鱼清洗干净后,从鱼的背部进刀,从头到尾取两条干净的鱼,然后将皮平放在墩上,用刀背将鱼切开,再用刀尖顺着鱼的纹路轻轻刮鱼。注意:刮到出现血筋,再小心剁碎。剁的时候刀要轻,剁的越细越好,直到鱼变白粘为止。
2.干净的瘦肉、干净的鸡胸肉、干净的虾、羊肉的初加工:加工这些肉类时,要采用粗切细剁的方法。当这种肉的肌肉纤维被破坏后,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粘稠的溶胶,这种溶胶最容易吸水。但有些丸子菜在初加工时并不需要太精致,比如做炸丸子、四喜相逢丸子、扬州狮子头等。如果它们太细,味道就不好。
3.对于一些肌纤维较粗、肉质较老的原料,比如牛肉,肉丸子菜品都是经过精心的剁制,不仅入口嫩滑,而且由于在制作时将肌纤维剁碎,扩大了受热面,缩短了烹饪时间。
4.切菜和素肉丸子没那么复杂,根据菜品特点均匀剁碎即可。
5、做丸子菜有一些原料,但不需要切碎,比如山药、土豆、豆腐等。,只是先煮熟了再用刀压成泥。
三、肉丸的半成品——泥
泥:即捣碎的泥,是制作丸子菜的半成品。可分为软粘土、硬粘土和粗粘土。下面分别说一下三种泥浆的调制技术。
1,软粘土的调制
软粘土的上浆工艺要求较高。制浆前后的泥浆完全不同。上浆后的泥浆呈乳白色,粘稠,质地细腻,上浆后的泥浆比未上浆的泥浆膨胀得多。比如200克鱼酱,能挤出40多个比乒乓球还小的球。这里的秘密在于混合和上浆。在混合和上浆时,泥浆应机械地向一个方向移动,这是为了迫使泥浆下沉。因为水分子的排列是有方向性的,所以搅拌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方向,一定不能来回搅拌或者停顿,一定要一气呵成。
科学地添加水、盐、油、蛋清是保证软粘土质量的关键。你必须根据泥的质量和菜品的标准来决定用多少水。以500克鱼酱为例。一般吃水400克左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鱼的种类和温度以及鱼的剁碎情况。盐的加入需要与水结合。我的经验是,水盐混合上浆是比较科学的混合上浆方法。盐和水的混合上浆可以由表及里逐步进行,上浆可以随着泥浆的耗水而形成。一般每500克泥浆耗盐量可在3-4克之间。当泥充分搅拌后,加入打好的蛋糊和白油,搅拌均匀。
加鸡蛋泡糊主要是利用蛋清受热变性成固体的性质,有意识地增加泥的粘度,使泥变得又白又软。另外,最后加入白油可以使丸子变得软嫩,有增香的作用。
2、硬泥浆的调制
硬粘土,即通常用于煎、炸、烧、炖的丸子菜的初级加工原料,不同于软粘土。因为硬泥做的丸子菜干、香、脆,外焦里嫩,所以做硬泥的时候不要加太多水。如果调的水太多,煎的时候会胀胀的,但是放油冷却后会收缩变软。硬泥中肥肉和瘦肉的比例要适中,肥肉一定不能收起来。因为肥肉可以使肉丸变软,在煎炸时有增香的作用。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牛肉、鸡肉等硬泥的制作,但以鱼虾为原料的硬泥制作方法略有不同。
首先,为了防止丸子死,可以在鱼虾的硬泥中加入适量的蛋清和面包屑,因为这样可以起到丸子膨化和定型的作用。其次,因为鱼虾的硬泥不需要太大的吃水,淀粉的用量一定要掌握准确。由于淀粉吸水性强,如果加入淀粉过多,丸子加热后会在外面形成硬壳,而里面会变粘,影响丸子的口感。当然,如果少加淀粉,会让丸子松散,失去应有的风味。
3、粗泥浆的调制
粗泥广泛应用于肉丸类菜肴,也是一种较好的调配。粗泥一般是将时令蔬菜剁成馅,再加入面粉、豆腐、粉条、调料制成。用粗泥炒出来的丸子可以单独或组合作为菜肴,如炒白菜丸子、萝卜丸子、粉条豆腐丸子等。可与其他原料混合做菜,或炖、烧、炒,应用范围广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剁粗泥时,不必剁得太细,也不必用太多的水。
第四,肉丸的形成
不管用哪种烹饪方法做丸子,都要先用手工成型。有的人不用手挤肉丸,而是用勺子舀,或者用手拉。这样做出来的丸子大小不一,形状不好看,表面也不光滑。其实手工做丸子也不是太难。简单的方法是:左手抓一把搅拌好的泥巴,用食指和拇指捏出。挤压时不要用力,既要有虚劲,也要有实劲。而且食指弯曲,拇指来回滑动,让肉丸变得顺滑。当然,其他三个手指也要配合让泥巴挤出来,顺势用手勺把挤出来的泥巴舀进小开水锅或油锅里。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丸子都是手工挤压出来的,比如扬州狮子头,就是用团的方法做出来的。也就是说,泥球是圆形的,光滑的,用左右手塑造的。此外,肉丸还可以挤成椭圆形、橙瓣形、玉坠形等。
五、烹调肉丸的温度和颜色控制
做丸子的时候,加热方式有很多种,但常用的只有煮和炸两种。要知道,任何烹饪方法都有最佳的烹饪时间,当然也是随着原料的变化而变化的。就拿鱼丸来说吧,我觉得现在是用响水做鱼丸的最好时机。如果用冷水锅煮鱼丸,鱼丸的内外温度会平衡。加热后,鱼丸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会向外移动。因为水是逐渐加热的,外部的加热压力会改变鱼丸内部的鲜味,溶解在水中,使鱼丸失去鲜味。但是鱼丸放在沸腾的锅里就不好了,因为鱼丸比较嫩,经不起开水的冲击,会影响鱼丸的成型。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加热的目的是使鱼丸成熟,营养变性分解,有利于人体吸收。鱼丸放入锅内,加热后会立即收缩,使内部的营养成分不容易流失到汤中。做鱼丸的时候,如果汤锅烧开了,要及时加一点冷水,防止水烧开。待鱼丸全部放下浮出水面后,即可捞出放入冷水中烹成菜肴。上述方法也可用于制备由其他原料制成的肉丸。
炸丸子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油锅的温度,还要注意煎炸油的颜色和丸子本身的颜色。肉丸菜品的温度和颜色需要厨师有意识的控制。比如章鱼加工成肉丸后,可以通过改变烹饪方法来改变菜肴的颜色。
虽然丸子菜变化很大,但是一旦掌握了制作的秘诀,就可以举一反三,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丸子菜。
牛肉丸
材料:
鲜牛肉(500克)、精盐(40克)、调味粉(4克)、清水(100克)、马蹄粉(30克)。
方法:
1.将新鲜牛肉切片,用小圆铁锤敲打,用清水、精盐、菱角拌匀,打成牛肉胶。
二、用手将牛肉胶搓成丸子状,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文火浸泡(水清,丸子不滑),捞起,炖,炒,待咸宜。
注意:
第一,牛肉一定要新鲜,不然没有胶质,没烂就容易出水,做出来的牛肉丸也不光滑。
第二,牛肉丸要用文火煮。如果用大火煮,牛肉丸会变得很硬。
丹麦肉丸
原材料:
肉末(半猪半牛)500克面粉100毫升牛奶或冷肉汤200毫升鸡蛋1猪油或植物油30克洋葱1盐2茶匙胡椒粉1/4茶匙。
食物搭配:热土豆沙拉,酸奶土豆沙拉。
练习:
1.将洋葱切碎,与其他原料一起放入大锅中,剧烈搅拌3~5分钟,直至肉质均匀“结实”。
2.将混合好的肉馅放入冰箱(4℃)至少15分钟。时间越长越好。
3.烧热平锅,上油,用大勺将肉馅做成直径4厘米左右的大丸子(如果肉馅粘在勺子上,先将勺子浸在热油中,防止粘)。放一个入锅,表面倒热油。肉丸饱满后,关小火煎4~5分钟。将肉丸翻面,同时煎1分钟,即捞起沥干油。
三色肉丸
原材料:
瘦肉300克,鸡蛋两个,菠菜汁15克,精盐5克,味精50克,料酒5克,淀粉45克,葱姜水30克,鲜汤500克。
制造工艺
1.将猪肉剁成泥,均匀分成3份,放入碗中。
2.在1份肉末中加入精盐、洋葱姜水、1个鸡蛋、60克鲜汤和淀粉。
拌一点,变成红肉。
3.在1份肉末中加入菠菜汁、精盐、1个鸡蛋、60克鲜汤、水湖。
拌一点粉,把它变成绿色的肉馅。
4.将蛋清、精盐、洋葱姜水、60克鲜汤和水淀粉加入另外1份肉末中。
搅拌均匀,拌入白肉。
5.将以上三种肉馅挤成小丸子,放入温热的锅内,煮熟后取出。
6.将炒锅置火上,放入剩下的鲜汤,放入三色丸子,加入精盐、味精、料酒,烧开后用淀粉勾芡。
猪肉丸
猪肥瘦肉600g,鸡蛋100g,盐,胡椒粉,豆粉,鲜汤,姜米,
菠菜、西红柿、竹笋都是合适的。
烹饪方法:①将肥肉和瘦肉分别剁成绿豆大小的颗粒,加调料调成肉酱。(2)鲜汤煮沸。用小火把肉末挤成同样大小的肉丸,放入锅中。丸子倒过来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菠菜、西红柿、竹笋。
制作要点及上菜要求:①制作时把握好比例。(2)挤压肉丸时,火力要小,否则肉丸容易腐烂。
[材料]
肉末一面,虾仁若干,糯米,香油,植物油,盐,味精,白胡椒粉,豆粉,鸡蛋一个,料酒,白菜叶。
[生产过程]
1.糯米要提前用冷水泡一个小时以上。
2.将虾仁剁碎后与肉末、鸡蛋、盐、胡椒粉、少许味精、豆粉、香油、料酒混合,然后搅拌均匀至呈塑性。
3.在蒸锅里烧水。
4.先在蒸格里铺一层白菜叶,再在上面刷点植物油。
5.将泡好的糯米捞出,放在盘子里。
6.将(2)中的肉馅用手揉成乒乓球般大的肉丸(重要但不散),然后卷在糯米里,放入蒸笼。
7.将准备好的丸子放入蒸锅,蒸20分钟。
*[功能]
丸子很好吃,糯米闻起来像丸子。
绞肉一份,盐(少许),味精(少许),酱油(少许),淀粉(少许),花生油和水。
要点:先打水。
放盐、味精、酱油、淀粉、花生油后。
搅拌均匀,用手挤压,出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