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尾骨卷曲的动作是什么?
方法/步骤
1,靠墙站立,双脚打开一肩宽,拳头离墙,上身靠在墙上。
2.此时,后脑勺、肩胛骨、臀部与墙壁接触。因为脊柱自然的生理曲度,腰椎离墙壁有一定的距离。
3.吸气,挺胸、收腹、耻骨上身,腰部尽量贴近墙壁。在这个过程中,尾骨会内收。
4.多练习几次,找到感觉。
注意:尾骨内收是瑜伽练习中防止脊椎被挤压的有效方法,必须掌握。尾骨内收时,臀部放松。
猫牛式:猫牛式最简单的变体,很容易误用腰椎的力量来塌腰伸背。正确的做法是尾骨内收,锁定核心,然后直接伸展脊柱。
下犬式:下犬式,习惯于长时间用力压背拉伸,其实是不对的。原因和猫的风格一样。应该是保证尾骨内收,核心稳定后再拉伸背部。
练习瑜伽时,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提起耻骨,卷起尾骨...所以,有些人,尤其是初学者,会问:
这两个密码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有的老师说是对的,有的老师说是错的?它们都一样吗?两者有什么区别?#百里挑一#首先,练习瑜伽,我们需要知道一点,就是没有动作的对错,没有错误的动作,只有使用错误动作的人。
所以,卷尾骨和提耻骨本身没有对错。
其次,滚尾骨和提耻骨看似相似,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动作,两者有几点区别:
差异1:大脑的意识神经关注不同的控制位置,力量点不同练瑜伽。众所周知,身体不同部位受意识关注,练习效果会有所不同。提起耻骨时,大众的意识会更集中在耻骨上,发力点会更集中在耻骨和尾骨上。
区别二:激活的部分和产生的效果不一样。
因为耻骨上部与腹部核心肌群(腹横肌、腹斜肌、腹直肌)的联系更多,所以提起耻骨会收缩更多,激活腹肌。
这也是为什么在瑜伽练习中,尤其是核心练习中,很多ga老师更多使用“提起耻骨”这个口令的原因之一。
因为成人的尾骨和骶骨是融合在一起的,大部分和腰背部的肌肉相连,尾骨下部和盆底的肌肉相连,比较小。
所以尾骨向前卷的时候会更多的拉伸下背部肌肉,盆底肌肉和腹部活动收缩的感觉会更弱。
练瑜伽的时候,动作不值钱,细节最重要。“提耻骨”和“卷尾骨”这两个看似相同的动作,结果却完全不同。
所以这也是不建议我们按照葫芦画瓢练瑜伽的原因之一,因为即使动作看起来一样,发力点不一样,意识点不一样,练出来的结果也会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