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破产的日产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的?
日产品牌的名字其实很老套。翻过来一看,居然是日本的国产品牌车。虽然名字老套,但日产的历史非同一般。
日产成立于1933,与丰田同年进入汽车行业。它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汽车公司。
现在,日产的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近几年与本田交替占据日本老二的位置。所以既然能占据日本汽车行业前3的位置,日产肯定有点货真价实。
日产有段时间对技术相当痴迷。在90年代,它提出了一个901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名字相当粗鲁。
事实上,它意味着日产将成为世界第一的技术领导者,并在90年代建造世界第一的车型。
著名的GT-R就是这样诞生的。
当时日产雄心勃勃,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901计划中。当然,这个计划确实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模型。
比如著名的日产GT-R就配备了ATTESA E-TS,这是一套带有电子扭矩分配的四驱系统。
还有大名鼎鼎的RB26DET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款就跟人一样,心大腿脚好,跑的慢都难。
接连夺冠,获得“日本战神”称号
后来,在JTCC日本房车锦标赛上,这辆GT-R完成了29次参赛,29次夺冠的壮举。这时候“日本战神”的名号就来了。
民用方面,也出了不少。什么同冠(参数|图片),第七代和第八代公爵,日本著名赛车漫画《湾岸》的主角模型都是这个。
因901计划陷入危机
但这也是因为这个。为了901计划,日产倾其所有,这实际上让日产陷入了危机。
第三次石油危机影响了日产。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叫什么?海湾战争。然后因为这个爆发了第三次石油危机。
三个月左右,短短三个月,原油从每桶14美元暴涨到40美元,翻了好几倍。
你想想,现在我们在中国,涨几毛钱就开始骂人,涨了一倍。
日本交通省要求限制汽车动力。
不仅是石油危机,日本交通省,在国内交通死亡人数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的成员都被要求“独立”监管汽车动力。
之后,所有车企必须陆续响应,将发动机的功率限制在280匹以下。
这样一来,日本这些动力有限的性能车就没有以前好玩了。
再加上石油危机和石油消费的短板,被放大了好几倍。原来的“嗯”一尺,三元还不错,但毕竟少了。现在“嗯”一脚,60元,有点痛。
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省油的购物车。
当时这种消费者对这些车型的热情,当然是一下子被“挤爆”淹没了。存点钱吃饭。嗯,没有钱。如果你想要一辆自行车,走路去上班。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想要的是空间大、省油、耐用的杂货车,而不是科技含量高、动力强、爆款牛逼的这么厉害的东西。
日产吃了苦头,花了那么多心血和钱开发了很多很厉害的东西和车型,一下子没人买,太可怕了。
管理层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加剧了日产的亏损。日产濒临破产,寻求帮助的银行和政府都救不了日产。所以,曾经很强大,想做世界第一的日产,不得不考虑“卖自己”。
我最初考虑的合作伙伴是福特,但福特说,我刚刚买了马自达的股票,救了马自达的命。我暂时对日本品牌没什么兴趣,我自己也没有闲钱。
然后再去找戴姆勒-克莱斯勒。因为双方谈不拢,你鄙视我,我鄙视你。结束了。
最后我找到了雷诺,终于把自己“卖”出去了。但是雷诺救了日产,属于蛇吞象。
雷诺也非常关注日产的项目,派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负责日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是谁?他是黎巴嫩血统的法国人。
他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商业天才。米其林第二次石油危机就要死的时候,是这哥们把它搞活了。在业内,他被称为“乐成本黑仔”,这是成本杀手。
在他的带领下,日产大幅缩减了原本臃肿的供应商体系,从65,438+0,300家零部件供应商,瞬间缩减到只有600家。
那些要价高,明显把日产当猪杀的供应商,都不要。三年时间,采购成本下降了20%,非常猛。
三年内,日产裁员265,438+0,000人,关闭了五家大型工厂,并将销售和管理成本削减了20%。
成功瘦身,一下子从胖胖的备胎,成了帅帅的英雄。
日产扭亏为盈后,有钱买雷诺15%的股份。
为了感谢戈恩拯救日产,日本明仁天皇特意授予他一条蓝丝带。
戈恩本人也因为能力出色,担任了雷诺和日产的CEO,成为了这个大联盟的真正掌舵者。
到现在,收购三菱的汽车部门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2017,1061万辆,这个销量很猛。日产超越大众,干掉通用。看都不看你,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日产终于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