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定价是否应该盈利?

作为游客,自然希望收入越低越好;对于景区的经营者来说,他们更渴望通过收门票来保障自己的利润。平心而论,只有在这两种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否则,就会导致许多问题。比如现在的5A级景区门票普遍进入百元时代,很多消费者觉得买不起,不愿意去旅游。有鉴于此,有关方面出台政策,要求景区票价“一年内禁止”,以使消费者和景区利益回归平衡。

另一方面,门票价格真的是越低越好吗?很多人认为公共资源是全民所有,门票只能象征性的收或者干脆免费。他们还引用国外的例子来证明,从法国的卢浮宫到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一切都以极低的门票价格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开放。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公共景区逐步实行低价票或免票是国际公认的趋势。但也要看到,国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维护和运营这些景区的主要资金来自于国家专项资金的补贴。而且他们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不会因为门票收入减少而产生太大影响。

反观我国,大量的景区分布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地方财力有限,靠财政补贴景区门票不现实;另一方面,很多景区还处于开发建设阶段,缺乏衍生产业支撑,造血能力有限。突然降价可能导致景区经营难以为继。因此,现阶段可以在财力雄厚的发达地区或游客有保障的国家级景区实行超低价门票。至于其他地方,需要慎重决定。

其实人们抱怨门票价格太高,也不要求免费。门票构成不透明,价格听证会“简报”等。,都让公众陷入了对景区门票收费的不信任。很多人认为成本上升只是景区涨价的借口。所以,瘦身门票成了应有之义。按理说,门票收入主要用于景区正常运营。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张小小的门票,包括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新农村建设资金等。,往往是包含在由景区主导的收入中的不到一半。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整门票价格成了蜗牛壳里的道场——打不开。只有清理灰色部分,剥离与景区建设管理无关的费用,票价调整才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同时,门票定价的听证程序必须透明。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往往成为“通气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听证过程中地方利益太多,但一些为消费者说话的市民代表往往对门票一头雾水,说不出个所以然。因此,只有让更多知情的市民代表参与票价听证会,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权,才能消除人们对票价调整的疑虑和反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要求听证会既要严格遵守各个环节的程序,又要引用权威第三方的成本审计报告,让民众的意见有针对性。

景区门票涨价的抱怨已经够多了,相关部门出台的意见也不少。我们希望禁摩一年后,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能有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