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为什么是儒家的集大成者?
荀子批判了所有的学派,却把孔子的思想推崇为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尤其是继承了孔子的“外国王雪”。他从认识论的立场出发,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百家争鸣的理论主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观、道德观和社会史观。在此基础上,他总结了先秦哲学。
荀子的思想偏向于经验和人事,立足于社会语境,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重视人的努力。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义”。荀子在他们之后提出了“礼”和“法”,重视社会中人们行为的规范。孔子被尊为圣人,但他反对以孟子、子思为首的“孟思学派”的哲学思想,认为子贡和他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为了满足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纷争。所以他主张人性本恶(详见易中天教授的《先秦百家争鸣》),要通过圣王和礼仪的教化,“化自然为虚假”来提升人格。荀子的思想与孔子、孟子的思想虽然同属于儒家学派,但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荀子主张性恶论,常与孟子的性善论相提并论。孔孟在修身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很具体,但也充满了理想主义。孔子极力强调“克己复礼”、“修身养性”、“为人处事”。而孟子则认为,只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恻隐之心、廉耻之心、听天由命之心、是非之心、安心之心,就可以恢复自己的良知和美德,实现自己的仁政理想。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更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他在注重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系统的惩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