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健身机构
2004年
李凌沙: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编辑
邓: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兼地方中心主任。
邹: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办公室副主任
付卓然:湖南日报地方中心执行主任
张祥和:湖南日报湘西自治州记者站站长
刘从猛:湖南日报株洲记者站站长
向:湖南日报张家界记者站站长。
周拥军:湖南日报常德记者站站长。
王青:湖南日报地方中心记者。
周:湖南日报地方台记者。
张景明: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2006年& lt覃晓光:从高级政府官员到报纸老板>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历史上业内只知道湖南的电视出名,对湖南的报纸媒体知之甚少。从政府高官到报社老板,覃晓光在2006年完成了身份的重要转变,他接手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迅速成名。如果说子报三湘向都市报转型只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走向市场的敲门砖,那么多年来从未改变的《湖南日报》改版,对于湖南传媒市场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对于政治观念一向很强的湖湘记者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跳出湖南办媒体办报纸,2006年,覃晓光启动了湖南报业这个庞大的媒体机器。
在湖南的传媒市场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电视媒体,比如定位为“快乐中国”的湖南卫视,以及为卫视提供源源不断快乐资源的湖南史静。或许应该有这样一句话:“一个长,一个短。”湖南“电视湘军”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地报业的萧条。
在大环境下,全球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广告收入持续走低,很多报社老板开始担心这个“报纸寒冬”会持续多久。
然而,正处于这样双重困境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认为,这是第二次报业改革的开始。整个集团从2006年初开始改革,从制度入手,以改版扩容为第一要务,希望产生一种“蝴蝶拍动”的效果。
2006年6月65438+10月1日,湖南日报率先改版扩版:一份红底白字、居中页眉图文并茂的超薄金色报纸。正式修订伴随着内容和制度的改革。新闻报道逐渐不同于党报以往的做法。在采编过程中,领导视角有意识地转化为群众视角和社会视角,工作新闻转化为公共新闻。
改版9个月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总裁覃晓光认为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现在来看,修改后,内容和形式都变了,发行数量增加了,零售市场也增加了。良好势头的标志:我们的广告效率在6月5438+0-7月比去年增长了20%。”但覃晓光也认为这种变化还不够明显,他希望在年底前有一个更显著的“胜利”。毕竟,只有在整个集团改革中起主导作用的主报,才能先“开好头”,才能更好地激发后来者的改革信心。
“三湘”早在5月就进行了修改,集团确定了其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一是积极探索,条件成熟时实行独立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坚持党管媒体、管干部的前提下,委托其管好国有资产,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二是采编分开,管理上逐步实行公司化运作,使该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品牌报纸;三是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内部机制,逐步取消沿袭多年的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的新闻文化生产和服务微观运行机制,为全省新闻出版业后续综合体制改革提供“先行”参考。
蝴蝶的第一次扑翼就赢得了满堂彩的惊喜,是个不错的“头奖”。
在新媒体方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加大投入。覃晓光说:“湖南在线是我们湖南的新闻网站,在全国聚合网站排名中位列前五,是一家有影响力的省级新闻网站。”但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这样一个区域性的网络媒体。因此,我们投资10万元建立了“华声在线”新闻聚合网站。华声在线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某机构联合创办。目前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控股,总部位于北京。为了加强网站,该集团将其杂志《健康政策》移交给网站,并将其更名为《华生杂志》。网站主办的《华声手机报》也已开通。
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伯清认为,网络年是按月计算的,技术为王,内容为王。只有跑在前列,才能抢占制高点。他说,“现在缺的不是钱,而是创意。我们要用全新的体制和机制,通过改革激活和释放人的创造力。”“在迅速扩大流量的基础上,网站对广告的吸纳能力将会翻倍。等时机成熟,我们会把湖南在线的故事讲给更远的地方。”
覃晓光表示,集团投资新媒体的重点是“网络媒体”,而“网络是以新闻为主,然后逐步扩展到娱乐和视频领域”。他希望通过“华声在线”,把网络媒体越做越大,淡化地域色彩,逐渐面对更大的市场。
除了这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还积极进行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占地750多亩的报业文化城规划建设已经启动。据覃晓光介绍:“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印刷中心、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初步建设,这些都是湖南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政府已将它们列为重点项目,并给予财政支持。金融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长期贷款,二是金融支持。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迅速完成这项工作,并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报纸印刷基地。从报业的印刷到物流配送。”
就像所有领域的改革一样,大的变革,小的变革,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有很多阻碍,这就是所谓的改革“阵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最明显的政策之一就是“人事改革”。在竞争中,人才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有人上,就必然有人下。《三湘》主编杨表示,他们稳步应对改革的阵痛。“首先集团消化了一部分人,他们自己选择岗位,自己找工作。另外,我们自己也消化了一部分。”覃晓光认为,改革的难点在于集团内部的意识形态问题。“安于现状”让他们错过了很多机会。他们只有从这种观念中挣脱出来,加强改革的执行力度,才能在报业竞争中突围。
在财力上,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天然优势。覃晓光曾说:“我们建立报业文化城的时候,政府给了我们25年的贷款,6543.8+0.5亿元。以上恐怕是其他媒体难以做到的。”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他们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对于其子报,要给予适当的支持“传统的要给集团的配额”,“放权授权经营”,“尽量按照他们的想法和意图,不束缚他们的手脚。”
一般改革最重要的硬件是人和钱。现在看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得到了党报总团罕见的支持。
不久前启动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还谈不上成败。正如《三湘》主编杨所说,“如果是成功的,现在说的和做的就是成功的注解;如果失败了,那么说的和做的就是失败的原因。”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浇水、灭虫,期待春天的花开。
分销和广告——联合起来,把它做大
今日媒体:我们了解到报业集团对于独立发行会有一些新的计划?
秦:发行方面,下一步是统一整个报业集团的发行。以前,我们的分布是分散的。例如,《三湘日报》和《崔雯日报》都有自己的发行团队。既然这些发行量大的报纸是一个体系,我们确实想整合发行,壮大队伍。我们要使这种分配成为有其他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管理运作模式。之前我们也在分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上做了一些改进,效果明显。所以,现在想进一步调整,统一整个集团的发放。这对三湘的经营是有好处的,因为现在的发行团队会发行一份三湘的报纸。整合后,他们还会发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其他几份报刊,以及这里印刷的一些报纸,这样他的运营成本会更低。
今日媒体:广告管理呢?
秦:在广告管理方面,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现在的广告业务还是比较传统的做法。每个媒体都经营自己的广告业务,各走各的路,各做各的事。这种模式可以在我们目前广告盘子不大,总量不大的情况下操作。但要想做大,就必须对广告业务进行整合、公司化,实行代理制。
竞争——在优势下向对手学习。
今日媒体:湖南主要有三家报纸: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湖南新闻出版集团。你认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报业市场能处于什么位置?改革完成后你希望她是什么样的职位?
秦:我们应该在湖南报业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我们有省委机关报大力支持。我说的支持重点是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可以保证报纸的整个运作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第二,有人才优势。湖南日报创刊57年,人才济济。第三,我们的传统办报优势——先进文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个是强大的经济优势。这种经济优势是省委、省政府在政策、经济等方面给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支持。比如这次建立报业文化城,我们从政府拿到了25年的长贷654.38+0.5亿元。以上,恐怕其他媒体很难做到。有了这些优势和支撑,我相信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这个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优势不能用广告量来衡量,有些东西要综合考虑。尤其是以我们现在的发行量和覆盖面来说,我觉得还是湖南最有影响力的。
我们不要跟他们较劲,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让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最有说服力的是你要有实力,尽自己的力量,什么都说。我没有那个实力,所以一切都是徒劳。
我认为湖南的这些报业集团是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今日传媒:另外,湖南的传媒市场不同于其他地区,就是湖南的广电很强。这必然会瓜分湖南更多的广告市场份额。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如何应对湖南广电的挑战?
秦:那倒是。湖南的广电做得很好,有强大的支持在里面,大量的广告流向了广电。但说到广电对报业的挑战,就要逆向思考,即如何办好报纸,如何贴近群众和读者。我觉得还是我们的报纸没有办好,影响力不大,读者中的阅读习惯没有形成。报纸不好看,不能怪广告商不找我们。只有让报纸有影响力,给读者带来新的东西,让读者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吸引广告商。一味指责广电的划分是没有意义的。
未来——露面
今日媒体:你对湖南日报的报业改革有什么样的规划?
秦:规划肯定是宏伟的,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我们已经开始的改革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我的想法是,在3-5年内,把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成一个强大的传媒集团,而不仅仅是一个报业集团。我现在只能说这么一个原则性的东西,这个事情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一件一件的成功,让它看起来像。
覃晓光在采访中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说得太远太多。他一直强调“在现实生活中做事”,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了一些成绩,所以在最初的接触面试中有些排外。就像他说的,“最有说服力的还是自己的实力。”但说到各报改革,他信心满满,坦言一定要抓住二次报改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有人说会选择在公共场合穿布鞋,注重内心感受,比较随意,愿意脚踏实地干事的都市人。我想知道在会议室一样的办公室里穿着布鞋的覃晓光总统是这样的人吗?他2006年的改革能如他所愿“有所作为”吗?我希望我们能在2006年底看到更清晰的结果。
覃晓光的简历
覃晓光,毕业于湖南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1980年3月调入湖南电视台任记者、科长、副主任、新闻部主任;1985至1988,湖南教育学院政治与宗教专业学习;1991年,1月至1993年2月,任双峰县委常委、副县长;65438+1993年8月至今湖南电视台副台长;1996 1年6月至今,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历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湖南电视台副台长、湖南广电发展中心总经理、湖南广电中心常务副指挥、湖南广电集团常务副总经理。(1995-1998在职学习湖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1998+2月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2月5438-2002年2月在中央党校17中班学习;2001 65438+2月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2003年7月,当选为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2005年6月至2005年10月,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湖南日报》是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发行量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报纸。?
《湖南日报》是一份八版的日报。第一版为重要新闻版,主要刊登省内重要新闻和国内外重要新闻;二、三版为省内新闻版,有“长沙新闻”栏目;第四版为《国际时事》,编辑发行《国际博览》或《国际集》;第五版为国内新闻版,设有市场与消费、潇湘热土、旅游热线、洞庭、文艺副刊、法制与社会、家庭辅导员等栏目。刊物周日停刊,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彩色印刷。《湖南日报》第一至第八版有各种广告位供客户选择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