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亲子健身

害怕游泳的孩子在游泳池里徘徊。“爸爸,我怕水,你别游了。”爸爸在水里的表情开始变得有些不耐烦。“你是男人吗?你害怕什么?跳下来。”

男孩的腿在岸上有点抖,很无力,但他还是没办法跳进水里:“不行,还是不行,我下不去。”

等了好久,你不跳,我就不带你再去游泳了。结果爸爸一脸愤怒的把害怕下水的孩子带走了。

孩子的父亲这样做是很常见的。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其实是一个贬低孩子感情的例子。鄙视是最简单也是最潜意识的反应。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去做,但这需要我们的父母去反思。我们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现在的心理感受。很多小事都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在kimberly Brain的《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详细分析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犯的错误。社会上很多问题青年往往无法从家庭关系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在家庭中找不到归属的地方和某种亲密的依赖,因此他们更容易卷入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

也许有人想知道,金伯利·布雷恩是谁?她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情绪引导教育”,作为儿童心理治疗专家和防止虐待儿童项目的组织者。在情绪引导下,她成功解决了如厕训练、噩梦、挑食、学校恐惧症和极其尴尬的超市作弊行为,以及外出就餐的烦恼,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

她坚信,父母不需要依靠强迫或贿赂来让孩子合作,因为塑造孩子行为的最好方式是依靠深厚的亲子关系。她对情绪引导理念的研究被注入到《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沟通的误区。

控制和自由放任

典型的控制型家长观念:“我说的就是命令,我必须服从”。

孩子的不良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家长要有绝对的权威。很难与孩子分享权力或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重视自己的感受。

放任型家长的做法:让孩子释放自己,即使行为有偏差,也不能很好的引导和纠正。经常挂在嘴边的说辞是“没办法,让他们去吧,我控制不了。”

2.承担负面后果作为惩罚

消极的方法是让孩子吸取教训或受到挫折。“关在黑屋子里”、“罚坐角落里”是很多家长采取的方式。其实让孩子受感情折磨不是很积极,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父母看到肤浅的行为就会惩罚他们。

3.不切实际的要求

父母带着两岁的孩子去餐厅,小的总是跑来跑去,折腾来折腾去。每次都是父母很苦恼的吃饭,有时候会忍不住大吼大叫。其实有时候家长要预料到幼儿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最大的专注力时间只有15-20分钟。不要指望什么都不做就能长期得到孩子的“顺从”。

如果一个孩子想要快乐和成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情感智慧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有时候,父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抱歉,但他们只是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你愿意试试吗?你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比你好吗?答案永远是肯定的。

育儿是父母每天都很头疼的事情,但换个方式,注重孩子的情绪引导,可以避免很多育儿坑,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如果你有类似的烦恼,我推荐你看《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如果想要电子资源,也可以私信我,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