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斗智斗勇」是好事,还是需要赶紧纠正?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道理,但遗憾的是,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贪小便宜”的现象却一再重现。
国庆回老家,听到村里一个婆婆自豪地跟大家说她的孙子有多聪明。据这位老奶奶说,她的孙子今年五岁,在幼儿园中班。从下半年开始,他的孙子经常从学校带新玩具回来,有些还很贵。
家长认为是孩子偷的,所以严肃质疑。结果孩子说他和同学交换了玩具。后来仔细检查才发现,确实有些孩子自己的玩具不见了。好像这些只是小孩子换来的。但是很明显,孩子很聪明,他换来的玩具的价值远不如他换来的玩具。
父母知道事情经过后,也就不管了。后来孩子奶奶知道了,连连夸孙子有用,以后有望当大老板。这一次,她召集了一批人来宣传孙子的“光辉”事迹。
表面上看,小男孩似乎从交换玩具中获利颇丰,但仔细想想,这种获利是否正当?当然不是,它利用了其他孩子对玩具价值的无知。这种不公平的交换,不仅不能说明孩子聪明,反而是孩子太聪明了,走上了狡猾的道路。然而,他的父母并不警觉,甚至还沾沾自喜。一旦让孩子走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喜欢“聪明”,家长要赶紧纠正,这不是好事。
聪明的背后,有不正确的价值观
所谓聪明,就是孩子利用聪明来获取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实物、金钱或他人的称赞。虽然聪明,但并不是真的聪明,而是陷入了价值观的误区。
比如一个孩子做错了下一件事,别人问他,他就把责任推给其他孩子,结果其他孩子就被批评了。看似孩子因为聪明而逃脱惩罚,但这种推卸责任甚至诬陷他人的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同样,在其他聪明的行为背后,也会有各种错误的价值观。
耍小聪明带来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却失去了更多更远的利益。
当父母为孩子的聪明行为沾沾自喜时,并不知道孩子会因此失去更多。一个经常晃小聪明并从中获利的孩子,自然会受到背后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从而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造成的损失,比不上聪明带来的好处,甚至会让孩子耽误终身。
聪明对孩子伤害很大,但好在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家长及时发现,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还是可以改变这种坏习惯的。
如何应对孩子的乖巧行为?这两种方法都值得一试。
1.?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可以是名人,可以是身边的杰出人物,甚至可以是父母本人。其实最好的例子就是父母本身,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2.?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聪明的行为背后,有错误的价值观在支撑。为了改变孩子的这种习惯,家长可以从背后的价值观入手,努力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只要孩子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自然会对乖巧的行为免疫。
为人父母不应该短视。比起长期的损失,短期的利益不值得索取。让孩子正直,才能有光明的未来,而那些惯于乖巧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