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政务的特点是什么?(约1500字)
第二,为什么人们更加关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这一概念?1.电子政务越是延伸到基层,就越会关注以公众为中心。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以下新变化让更多人考虑“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1)随着电子政务向地方政府推进,地方政府面临更多直接服务公众的责任;2)电子政务项目逐渐从条块为主转变为块块为主,更多体现了地方政府的压力;3)电子政务越深入基层,越会面临服务公众的实际问题。地方基层的工作更以公共为导向,会比监管部门更注重公共服务。2.区域经济竞争的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服务意识越好。一方面是教育宣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促进。改善政府服务可以增强该地区对企业和资本及人才的吸引力,这已成为加快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这种区域竞争的压力,在推动地方政府提高服务意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3.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促进了中国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大量的国际合作促进了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观念的转变,增强了政府的服务意识。国际合作越多,政府服务意识越强。在这些地方,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首先吸引了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政府进行改革。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力,人均GDP接近1.500美元。然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损失迫使中国经济尽快转变增长方式。政府有必要及时进行职能改革,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量物质消耗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主要依靠人力智力资源的知识型经济。以监督为主导的政府无法有效调动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政府退出对企业经济的直接干预。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政府退出市场运作,专注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公共产品的提供。经济发展越好,政府对企业管理干预越少,政府服务越好。2.服务型政府提升区域产业集聚能力?6?根据波特的区域竞争力理论1,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使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而吸引相关企业、市场和人力将成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一个地区如何吸引企业、投资和人才?政府服务是先决条件。3.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新的问题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满和对立,建立和谐社会,使经济更加持续稳定发展。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增加社会公共服务,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红利。公共服务越完善,社会就越稳定,经济就增长得越好。4.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许多领域的经济发展正加速从要素资源导向、投资导向转向创新导向。创新导向阶段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的知识、智慧和创造力资源。为了调动人力资源,政府必须实施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和知识的政策,政府必须尽快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增强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力成为新的区域竞争的焦点。
4.政府应如何改进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1.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目前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模式是由某个政府部门提出项目申请,组织编制可行性方案由政府审批并由该部门实施,项目评审也由该部门上报。整个过程都在政府内部完成,很难对项目建立硬约束。政府立项、审批、实施的做法明显缺乏外部监督,容易导致电子政务项目的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国内电子政务项目的生命周期通常不超过一届。下一届任期伊始,就要建设新的电子政务项目,新的领导宁愿建设自己的新政绩,也不愿完成以前的项目,造成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极大浪费。建议停止政府自己审批的制度,重大电子政务项目先报人大审批,可行性报告审核后再报政府实施,可以有效遏制电子政务建设的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2.电子政务绩效责任的长期跟踪和电子政务向社会公开是一项长期工程。成功的电子政务不仅需要技术开发的成功,还需要在长期持续的运行中不断改进。电子政务的长期效益与干部短期任期制相冲突,导致干部注重短期效益和人事部门评价而非电子政务的真实绩效。建议电子政务总监尽可能负责更长一段时间,不要频繁更换,以促进负责人的长远规划。对干部的考核评估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和长时间的公示,便于追究电子政务失败的历史责任。通过电子政务项目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提高有效性和长效社会监督。项目评审专家必须拿出独立的评审意见,在网上向社会公示并长期存档,让专家对自己的意见长期负责。3.提出评估电子政务项目效益的具体方法。电子政务项目必须以明确的应用结果为导向。建立对项目结果和目标的有效衡量是确保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的关键。我们不能用一个通用的效益评价方法来代替每个特殊项目的具体测算方法。没有明确提出效果检测方法的项目是不靠谱的项目。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评估社会效益。即使无法用统一的量来衡量社会效益,也要设计具体的观察方法,如满意率调查、使用率调查或其他相对稳定、客观的效果衡量方法,防止工作中的低效行为被抽象的社会效益的大帽子掩盖。4.加强统一价值观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对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形成* * *认识。推进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要求全社会对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项目立项机关、审批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和社会舆论目标一致,需要大致相同的规模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以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没有认真的教育和宣传,很难形成和谐社会,也很难理解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项目的社会效益。政府的改革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不能急于做公众不能理解的好事。
动词 (verb的缩写)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一般内容及其对政府改革的促进。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常用内容1)应用型政府网站从部门型向应用型转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仅要调整结构,还要对业务进行梳理和调整。网站管理要和各个业务部门有良好的自动连接,防止网站信息和部门业务不一致。应用型的政府网站很重要,这是以公众为中心的开始。2)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3)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服务只是一个服务渠道,更重要的是服务本身的质量,这不是单靠电子政务就能做到的,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努力。很多工作要和规范管理结合起来,比如社保系统,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4)基于《行政许可法》的网上审批。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如何推进政府改革1)推进政府的透明度将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助于公众的理解与合作,降低政府工作的行政成本,有助于社会和谐。2)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推进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反复宣传服务公众的价值观,反复强调从公众的需求出发,以公众收到的实际效果来检验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这种长期的宣传教育实践过程,相当于对政府职能转变理念的一次有效培训,有效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意识。3)增强社会监督政府的能力。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关注,为更多的人了解和监督政府创造了渠道,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监督政府的能力。同时,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业务将更多的政务服务工作表呈现在网上,政府的所作所为将被记录并清晰地展示在网上,这将为公众监督政府提供更大的便利。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促进了社会民主化、公众参与和审议、社会公民的政治成熟和政府改革的加速。
6.实事求是,制定符合本地的电子政务发展政策1。电子政务建设应当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电子政务建设是否以公众为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可选菜单。需要认真研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电子政务政策应受到地区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的制约,与企业成熟度和市场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与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基础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公众关注点也大相径庭。电子政务工作必须选择当前条件下最有利的东西,而不是照搬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经济不发达地区一定要认真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不能照搬。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成本收益关系差异很大。电子政务对未来区域发展的贡献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不要太高。电子政务的项目一定要精挑细选,一定要想清楚目标效果再去做。2.电子政务的成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必须有耐心。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信息化的建设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工程,知识的积累是不能跳过的,需要在各种细节上不断改进、完善、提高。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现在是各地区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时候了。讨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并不要求所有地区都按照同样的模式行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趋势更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经济已经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更有现实需要推进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但这个方向是否适合欠发达地区,值得研究。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要指望出台统一的电子政务政策就能一举解决问题。政府信息化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每个地区目前都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电子政务在各地区工作中安排的早一点晚一点都无所谓。关键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政策最有利于发展。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