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美邦的《摩根士丹利美邦的前世》。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几个月前,摩根士丹利还在为生存而挣扎,但现在它正在重整旗鼓。

自1935以来,从世界著名的摩根财团中分拆出来的摩根士丹利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其客户包括世界十大石油巨头中的六家和美国十大公司中的七家,600个办事处分布在世界各地。摩根士丹利有一则广告,一道闪电穿透乌云。广告上写着:“如果上帝想要融资,他也会问摩根士丹利。”

有人评论说,从华尔街到伦敦金融城,从法兰克福到苏黎士,摩根士丹利在全球金融界的地位似乎从未被动摇过。这家被称为“血、智、钱”的公司,不仅是美国金融业的荣耀,更代表和汲取了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家的梦想。

然而,2008年的秋天改写了摩根士丹利的历史。在次贷危机的席卷下,经历了大萧条的1.58年历史的美国著名投行,94年的雷曼,84年的贝尔斯登,终于在萧瑟的秋风中倒下,而摩根士丹利作为华尔街较少涉足债券抵押的投行,股价一落千丈。

为了防止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陷入次贷危机的泥潭,2008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从投资银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他们的转型加速了独立投行模式的解体,此后投行业务将分散在综合性银行和小型投行中。

收购美邦是摩根士丹利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严峻形势下逆流而上的重要举措。

有分析认为,花旗与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花旗而言,政府的救助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公司急需瘦身,套现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同时大幅削减成本。卖掉美邦无疑是首选之一;刚刚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摩根士丹利也面临巨大压力。收购美邦有望大大增强该公司经纪业务的竞争力,足以抗衡已收购美林的美国银行。

收购美邦是1997以来第一笔涉及零售股票经纪公司的重大交易。合并的成功意味着摩根士丹利的零售经纪业务一举超越美林,这是保持竞争力的最佳方式。

美邦是花旗集团全球财富管理业务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集团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花旗集团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前9个月,美邦的利润仍保持了2%的同比增速,为花旗集团创造了79.38亿美元的营收,占花旗集团全球财富管理业务的80%以上。即使抛开花旗集团,美邦本身在华尔街历史上也举足轻重。摩根士丹利的大宗经纪业务是全球最大的,也是最赚钱、最成功的业务之一。因此,美邦一直是摩根士丹利的死敌。

论资历,美邦已经有135年的历史,而摩根士丹利只有70岁,几乎是美邦的一半年龄。业内人士评论说,整合两个华尔街竞争对手需要高超的管理智慧,老对手合作不易,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根据谈判条款,美邦的经纪人将从摩根士丹利向老板汇报。

确定合资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摩根士丹利可能会在三年内增持股份,并在五到六年内持有全部股份。一些摩根士丹利高管倾向于扩大自己的品牌范围,一些不安分的经纪人可能会选择跳槽,合并过程通常并不顺利。一位知情人士称,为了留住经纪人,摩根士丹利和美邦计划向他们提供留任奖金。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纽约分析师RogerFreeman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的成立让摩根士丹利受益匪浅,这笔交易使其在全球财富管理业务中留下了更大的足迹。”“对摩根士丹利股东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从以前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得一笔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麦克(John Mack)表示,这项业务在未来几年对摩根士丹利来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利可图。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表示,该合资公司将为花旗集团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大幅降低开支,并使花旗集团能够在一家即将成为行业领导者并拥有真正增长机会的公司中保持大量股份。据花旗估计,交易完成后,花旗将实现利润58亿美元,创造约65亿美元的有形普通股权益。

摩根士丹利美邦新任董事长詹姆斯·戈德曼(James Goldman)表示:“合并将使两家公司的成本削减趋势保持超过18个月。”高盛表示,尽管M&A基金将摩根士丹利的一级资本比率降低了65,438+0个百分点,但新公司将为摩根士丹利带来账面收入。“两家机构的文化相似,新公司的组建会非常顺利。”

摩根士丹利美邦的完全整合大约需要两年时间,届时摩根士丹利美邦预计将节省约11亿美元。这些运营效率约占合并企业预计费用的65,438+05%,但不包括财务顾问佣金。此外,为鼓励花旗员工加入新的合资公司,花旗将提供资金支持,摩根士丹利将以股权的形式偿还这些员工因组建合资公司而不得不放弃的股权奖励。根据摩根士丹利2009年对摩根士丹利美邦员工的股权激励奖金偿还计划,奖金将以股票增值权、股票期权、限定股份和有限股份等股票形式发放。据估计,花旗集团最多65,438+05,000名员工将获得500万股摩根士丹利普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