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AC:加强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投资控制。

3月2日,国资委(SASAC)召开专题推进会,通报国企“瘦身健体”最新进展。

据新媒体报道,国资委副主任翁明杰强调,要严格控制新投资的入口。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规模和方向,在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不盲目布局新产业。加强房地产、金融、PPP、外资并购、产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投资管控,严控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严控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跨境或涉及跨国因素的境外项目建设,严禁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债务投资。

在这次专题推进会上,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明确了今年推进国企瘦身健体的重点任务。

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数量,是促进瘦身健身的重要途径。国有经济要做强做优做大,但单个企业层次太多,规模太大,管理不了就容易出问题。因此,应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减排工作力度。要完善法人股常态化减持机制。

会议要求,结合企业战略定位、业务结构特点和技术进步趋势,围绕转型升级需求,对标同行业先进企业,注重调整优化压减标准,重点关注长期亏损、非主业、法人数量多、不必要的空壳公司等企业,科学制定年度压减计划和清单,确保压尽压尽、压尽压尽。

翁特别提到,要重点关注兼并重组后的减持。重组合并后,往往导致管理层级和法人数量的增加,既增加了减持任务,又创造了新的减持机会。要把减持工作与重组兼并同步规划,鼓励“先减持后兼并重组”。对已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全面梳理,高标准推进减量,做到“一兼并一减量”。要严格准确地控制新法人。

瘦身健身是否有效,最终取决于效率是否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会议明确表示,有必要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总部。深化总部机构专项治理,向各级企业延伸,特别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授权和放权,最大限度减少各级总部机构和人员,减少“臃肿”,下决心剥离本应由所属企业自主决定的业务事项。

目前个别国企不注重投资,热衷于铺路,甚至脱离实际,违规投资非主业。由于投资控制不严,一些项目回报低,引起了高度重视。

据悉,2016年至2021年末,中央企业* * *“压减”企业户数19965户,占中央企业总数的38.3%,推动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而地方国有企业管理层级普遍压减到4级,使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和“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退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两非”“两资”剥离完成率超过85%,全国上市“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95%,重点亏损子公司三年减亏83.8%。

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率超过99%,大型厂矿企业集体改革完成率达到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