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wonderlab广告下有那么多人评论?
“嘲讽WonderLab广告”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潮流。在新浪微博或豆瓣上,年轻一代热衷于在朋友圈分享WonderLab广告下的互动,比如:“如果不是WonderLab广告,我不会发现我的朋友圈里有这么多活人。”“我五年前就喝了,现在还很饱。”甚至有人隔空要求腾讯不要给自己推送类似的广告。“我真的不需要,谢谢。”
WonderLab朋友圈广告,通常后面是一系列消息。
"事实上,有时广告是我们无法控制的."WonderLab创始团队告诉界面新闻。他们对互动的语义分析显示,大约86%的用户在开巧妙的玩笑;WonderLab有10%的用户,包括转化用户,这些人会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认知;剩下的3%-4%就是吐槽了,WonderLab会据此进行风险评估。
或许这种外界看来是“扰民”的做法,对于WonderLab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创始团队的解释是,WonderLab是一家面向互联网的消费品公司,底层运营用户的模式是“认知”、“兴趣”、“购买”、“忠诚度”。其实用户和品牌就是这四个阶段。其实我们也是遵循这个逻辑层面的。但是在认知和兴趣环节上,你得全世界种草。”他说。
无论如何,WonderLab实现了它的目标。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品牌,已经卖出了超过2500万瓶代餐奶昔,超过1万人购买了WonderLab的产品。
代餐产品的来源:
2013年Rob Rhinehart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35种物质的粉末或药丸制品放入搅拌机中,然后加入一些水,这就是代餐混合营养液的雏形。这位来自硅谷的工程师从工科男的思维来看,认为吃饭是浪费时间。人类只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就能生存,而吃的仪式感是不必要的。但当代年轻人对代餐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瘦。
CBNData的《功能性营养餐代餐市场消费趋势》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代餐市场的消费金额和消费者数量均呈现50%的高速增长。据欧睿国际统计,预计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6543.8+0200亿元。目前国内代餐市场只有200亿左右,也就是说两年后,代餐市场将有1000亿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