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法论(八)——镜子的魔力

镜子作为我们日常梳妆打扮的工具,一直以来都是看清现实的道具,人们也总是通过镜子精心包装,从而为社交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开端。然而,镜子的作用不仅于此,它在我们的底层认知逻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镜像的意思是向古代汉语学习。镜子是帮助我们看清真相和本质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到一切,却看不到自己。有了这个工具,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真相。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一种特殊的工具——魔镜。看大话西游的时候,至尊宝通过魔镜看到了自己的真相。《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岳峰宝鉴,是你发现真相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不理解镜子,就无法理解《红楼梦》,因为镜子在《红楼梦》中还有另一层含义——幻觉。当我们说一件事真假的时候,那只是水中的月亮。是真的,但是是空的,所以叫假的。真真假假。镜子帮助我们了解真相,给我们提供一种错觉和幻觉。

我们看心经的时候,通常会被“色不异于空,空不异于色,色是空,空是色”所困扰,但是如果用镜子来回答,就很好解释了。以至于心经背后的一切都是镜子产生的幻觉,我们的心需要学会和镜子比较自己的心态,就像镜子一样,不为物喜,不为己悲。虽然佛教徒在《心经》中反复解释出世的心态,用放下的想法安慰人。

这句话虽然令人困惑,但由于哲学本身只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一书中,揭示了西方哲学的一种错觉,认为哲学乃至科学是一面镜子,一种可以反映所涉及的画面和真相的工具。然而,世界的真相与哲学所认知的相去甚远。我们不能把哲学建构的“真理”当成真理,那我们就太天真了。只有不断打破认知工具的适用性,适应新的工具,人们才能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认知绝不是终点。认知只是一种工具,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只有不断调用合适的认知框架,才能在这条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