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称。藏族舞蹈文化历史悠久,与汉族舞蹈文化以及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青藏高原独特的藏族文化。下面是我整理的藏舞基本动作介绍。欢迎阅读!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1 ①基本舞步

②手形

③足部位置

基本配速-黑仔配速

(1)平坦台阶

②洗牌

(3)三步一按摩

④两步踢腿

⑤独自一人

⑥循序渐进

⑦大步走

藏族民间舞蹈

敲门的声音

1.自然状态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自然站立的姿势,相当于“正位”和“小八字位”之间的位置,脚趾不并拢,两个脚趾相距不远。

帮助臀部

手指自然合拢,手掌放在腰臀两侧,手肘与身体平行。这是藏族舞蹈中一种特殊的叉腰姿势。

颤抖

“自然体位”,膝盖比较松,地面屈伸,向下。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节奏。

后退

踢踏舞。站在“自然位”,身体放松自然。(以右脚为例)右脚前脚掌向后迈,左脚轻轻向前迈,右脚再次向前迈,重心仍在左脚上。三步都要听得见,前两步比最后一步稍微轻一点。“退”和“步”相隔一尺。

基本动作的要求和练习

1,梅绮和他握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移动时腕肘弯曲,手腕带动,双手交替在胸前晃动。右手顺时针画圈,左手逆时针画圈。这个动作可以分为大、中、小。比腹部和胸部小;晃的高度比梅绮还高;大于前顶部。

2.摇动盖子

规范和要领:一手摇动,另一手弯曲手腕,用手掌擦拭,通过上弧形成上弧由侧向内的流动。单手皮瓣也常见于腰部和腹部前部。

3.臀部向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由内向外向臀部前侧画圈。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画圆。臀部向前划手和梅绮握手是有规律的。

4.来回挥手

规范和要领:双手垂于体侧,前后摆动45度,手腕主动。

5.水平挥动你的手

规格及要领:两只手垂在身旁,多为单手侧身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伴随。

6.平面波

规范和要领:双手垂于体侧,一手向上至体侧,在手腕的带动下,手臂的伴随下,在胸部水平面上由外向内摆动。

藏族舞蹈中的下肢动作

踢球课

(一)、颤抖节奏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和练习:

1,断步

规范与要领:双脚双脚交替踏步,双膝颤抖,踏步节奏相等。

能进能退能转。

动作短语:2/4中速

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8:(从右起)保持基本姿势,一步一步“按部就班”。

2-8:(从右边开始)保持基本姿势,“一步一步”往后退。

3-4:(从右边开始)原地迈一步左转,面向七个方向。手从外到内“擦”。

5-8:(从右边开始)原地迈一步左转,面向五个方向。双手由内向外展开。

4-8:重复3-8个动作。身体转向三个方向。

颤抖

规范与要领:双膝下沉的弱拍,用脚拍击动作腿伸直双膝颤抖(换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条腿。移动时,踩地同时抬起另一条腿,晃动时保持上半身稳定放松。

动作短语:2/4中速

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6:右脚“颤动”(抬起左脚),同时左转腰,“横波”。

7-8:体对体,原地左右“破步”两步。在“横波”之外。

2-8:做1-8的反向动作。

3-4:做1-8。

5-8:做2-8。

4-8:重复3-8个动作。

3.加紧颤抖(加紧也叫“高达”)

规范和要领:轻敲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新轻敲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着地,同时颤抖。你可以用两只脚或一只脚来做。

动作短语:2/4中速

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8:保持基本姿势,“抬脚打颤”四次。

2-2:保持基本姿势,右脚“提抖”一次。

3-4:做1-2反向动作。

5-8:重复1-4。

3-2:左右脚“上来抖”一次。

3-8:重复1-2。

4-8:在同一个地方左右交替“上步抖”八次。

4.呼吸步骤

规范与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摩擦抖动膝盖一次,然后停止两次。注意保持上半身稳定放松。

动作短语:2/4中速

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2:左“吸步”(吸左脚),右“前后挥动”。

3-4:做1-2反向动作。

5-8:重复1-4。

2-8:重复1-8撤退,左右摇手。

5.后退

规范和要领:将腿向后移动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略离地,拍打支撑腿踩地,再移动腿踩地,双膝颤抖。移动时有后退分离颤,踏地后打滑的特点。

动作短语:2/4中速

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8:右“退后”四次,“来回挥手”四次。

2-8:重复1-8的动作,同时左转(方向7、5、3、1)。

基本动作强化训练

1,抖动组合

音乐2/4中板

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4:保持姿势,双手向上摆动至“斜上方位置”。

5-8:保持手的位置,向前弯曲90度,双脚勾住敬礼。

2-4:正步姿势收右脚,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颤抖。

5-8:保持你的姿势,从右开始原地“跺脚”四次。

3-3:保持姿势,原地右“颤”(右脚踩地双膝颤,左脚抬起),内“横手”。

3-4:原地“捏脚”,外侧“横挥手”。

5-8:做1-4的反向动作。

4-8:保持姿势,(从右开始)向前“碾压”。

5-8:重复3-8个动作。

6-8:保持姿势,(从右起)“碾压”后退。肘部弯曲过肩,然后向前投掷,双手垂在身体两侧。

7-8:保持姿势,(从右开始)“碾压”,向四个方向左转(两拍转移)。

手1-2:双手身体前“抹”,3-4:双手外“摊”,5-8:重复1-4的动作。

8-2:(从右边开始)“向左水平迈”四步,双手在侧边“摊开”。

3-4:右脚踩两下,双手前里外外摊开。

5-8:做1-4的反向动作。

培训提示:

1,抖膝时强调球拍向下,放松,自由,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第二部分分析如下: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有三个方面,如下:

1.姿势要稳:姿势自然放松,重心略前倾,脚位一般较小。

2.摆动手臂:双手放在臀部(或放松状态下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身体会轻微上下振动。不要全身紧绷放松。

3.步子要颤颤巍巍:膝关节不断地做连续灵活的屈伸运动,带动放松的上肢运动,使手臂自然摆动。

扩展数据:

1,藏舞是藏族民族舞蹈的统称。藏族舞蹈文化历史悠久,与汉族舞蹈文化以及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青藏高原独特的藏族文化。比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是黑仔、锅庄和踢踏舞。

2.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除了过谢和过卓,对开、和声和卓是最受欢迎和最著名的自娱性循环舞。

3.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地理分布广泛。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起源于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集中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它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由于藏族生活区域的差异和与其他邻近民族的接触,在同一类文化现象和艺术品种、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形成了许多礼仪和歌舞的形式和风格。

4.在藏族民间节日里,盼望丰收,庆祝“水果节”,是人们最大的期待和欢乐。在藏语中,“郭旺节”中的“王”是“田野”的意思,“过”是“转身”的意思,“郭旺节”的整体意思是:围着收割的田野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