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我一直想说的是
诗歌应该怎么写?为了谁?写什么?什么是好诗?我觉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首好诗是技巧好、文笔好还是内容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有些诗人写出了爱情、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水平很高的诗,却与生活、时代无关。有些诗人喊出了时代或事件的最强音,震撼人心,引起* * *声,但并不是真正诗歌艺术的极致。
蒋说,真正的诗人是安静的,只有在安静的时候,他才能走向内心,深入生活,探索语言。彭景瑜讲诗无限深情,吸收现代元素。李说诗如妇人,纤体可轻;荒原把诗歌比作螺丝钉,每一句都要拧紧;陆紫说,诗歌就像跳高,不仅需要奔跑的准备,更需要文字的飞跃。宁方盈讲一首好诗抵得上一百首平庸的诗,角度总要出人意料;董欣怡认为,诗歌是大美,诗歌是灵魂之歌。首先要坚持传统,然后才是创新。邹定国要另辟蹊径谈诗,避免固定模式,重蹈覆辙;马昭平认为诗歌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宝石。我一直以为诗歌给人的是美,是思考,还是痛苦。它有感人的情感,紧张的语言和创新的形象。好诗可遇而不可求。它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天赋和灵感的创造。是文字的琴弦和心音,从而获得更多的知音。
解读一首诗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主题;第二是语言;第三是境界。主题是诗的形状和骨架。主题选定了,就能集中精力,精心表达,自然就吸引了一定的读者群。尝试不同的题材也会丰富你的视野,锻炼你的写作能力,甚至另辟蹊径,超越或突破。语言是诗歌的血肉和经脉。它的节奏与技巧,叙事与表达,都决定了诗歌的品格,美与丑。好的语言让人赏心悦目,痛苦或豁然开朗,好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境界,即人的思想,诗的灵魂,取决于诗人的个人修养。当然也离不开天赋和心情,有时候也需要灵感。诗人的修养有多高,文笔就可能有多高。读书、交流、采风、生活训练都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诗人,首先要坚持自己的灵魂和良知,然后坚持自己正确的角度和方向。写作求融合,需要创新。
名人不都是名著,初学者也不一定没有名著。解读一首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文章和句子。所谓文章,其实就是诗的立意和布局,而句子当然指的是文章的文字或者一句好的句子。平庸之辈的诗,要么无言无味,要么干脆堆砌文字,无病呻吟。句子中的单词不尽如人意或耳熟能详,看完就忘了,阅读价值不大;入道者,有句无篇。虽然他们的想法不算太高,但能表达一些想法,往往因为精彩的句子而令人欣慰。成熟的诗人往往会形成某种模式。除了一些代表作品,大部分写的都是没有句子和技巧的。虽然不算太高,但他们的话里也找不出破绽。我把这种诗叫做匠人之作。一首真正的好诗,结构巧妙,立意较高,句子耐人寻味,感人至深。句子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种诗,这既需要很高的修养,也需要非凡的灵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homas Trondstrom)说:“写得更少,写得更好,在每首诗上花更多的时间。对文字负责,对读者负责,这是我经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只推崇好的作品,不盲目崇拜个人,所以诗歌不是说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看你有多少成品,能不能代表自己的水平,有没有突破。有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哪一部是真的能记住的,哪怕是一两句话。
诗歌不是日记,它是更高级的写作形式,既要少写,也要多写。少写要求少而精,而不是总停留在一个层面。不仅仅是表达和记录,更是通过酝酿和思考,艺术创作和打磨,对情感的浓缩和爆发。所以要求不重复,不随便乱涂,力求突破。最好不要写平淡无奇的文字。对文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而写作更需要勤于写作,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甚至走向万卷书,万里路。通过学习和交流丰富自己,寻求灵感,甚至倾听大地、大自然、鱼、虫、花、鸟的声音。当然,听一些好歌也不错。像焊工一样,既要经常碰撞,经常擦出火花,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及时捕捉和记录。
至于写诗,古今有别,内外有别,各有风格。没有固定的模式,无法评价哪个好哪个不好。能写出自己,打动读者,才是好作品。模仿有时可以改进,有时会失去真实性,有时会走进死角,误入歧途。我们要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多读自己喜欢的作品,甚至可以借鉴一些自己不喜欢或者很难读懂的作品。对于题材的选择,要更广阔,对于语言,要不断创新,对于境界,要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写作素养(MeiWen.com.**)。
关于诗歌的流派和圈子,历来众说纷纭。我觉得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文化不同,教育不同,境界不同,环境不同,没必要一致排斥。关于打诗我不想多说,因为这只是个人爱好,与他人无关。名利我不能评论,因为有些人很看重,他们的目的是在圈子里获得尊重和满足。但对于真正的文艺团体,诗社,或者沙龙,我还是建议谨慎,选择好树居住,注意挖掘培养新人,有严肃活泼的写作方式和做人方式。说实话,我加入圈子是因为友情,爱好,以及能够组织和参与一些重要的文学交流活动。但我最想要的是交流和提高。真正的圈子不是你好,他好,大家好,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好的诗歌,应该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血,大海里的盐,从万物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看得见,读得懂,想得出来。交流也应该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听从别人的建议,只做诺诺。不要自负,不要自吹自擂,不要沾沾自喜,不要以文学的名义做一些违背文字良知的事情,更不用说在引导别人,尤其是热爱文学,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误入歧途,误导孩子。说到底,谈什么都不重要,有没有名气,得过什么奖,遇到过什么人,文字是不会骗人的,只有用作品才能让人信服。
生活不能没有诗。只有诗歌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关于诗歌是写给谁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写给自己,然后才是和读者见面。读者不看不读一般都不喜欢。
关于诗歌的小众和大众,一直有争论。我觉得诗歌其实就像踢足球。写得好,看的人自然就多了。如果演得不好,会逐渐失去观众。当然,每一个读者也是一个聪明的老师,可以随时给一点建议。
有时候我觉得文字比什么都重要,也许是这辈子唯一能留下来的东西。有时候觉得诗歌不是不可或缺的。比起生命,健康或者家人朋友,其实都微不足道。
怕文字,怕文学,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写。用作品说话,鼓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