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婚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分类的择偶观念中,“对我好”这四个字几乎是所有女生的诉求。每个女孩在年轻的时候都对未来的另一半抱有美好的希望,希望被一个人呵护在手心,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对自己最好的人。

男人可以没有魅力,可以没有钱,不怕和他一起努力,一起吃苦。他怕的是嫁的人不近人情,结婚后得不到想要的照顾。反而被当成保姆,一直不喜欢。

婚姻就像一场赌博,在这场赌博中受伤的大多是女性。经常看到一些女性在婚姻中待遇不好的例子。嫁错人是一种折磨。

只要男人能懂得爱她,关心她,那么女人就会放下一切顾虑,不顾一切地奔向婚姻。

只是我们都要看清楚,“对你好”是一段感情的底线,而不应该是一个男人的优势,更不用说你选择一个人的依据。

归根结底,两个人在一起,真的不是住在一起。不代表只要他们对你好,就够了。重要的是灵魂之上的交流,心与心的融合。

无论和谁结婚,都会长期陷入无聊的状态。不同的是,和某些人在一起,会加剧婚姻的无聊。有些人,即使激情消散,也总会有光明降临。

经历过几次恋爱之后,你会发现,和不同的人在一起,真的不一样。“嫁给谁都一样”这句话,只是对一些婚姻不幸的人的一种安慰。不要让这样的言论影响你对婚姻的坚持和对爱情的判断。

有人说“我会一直对你好”只是一句空话,从来没有落实过。有人说会对你好,只存在于恋爱时期。等他们结婚了,觉得自己有了,这句话就忘了。“对你好”往往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也可能只是某些人的惯用伎俩。它只需要在某一个瞬间击中火力,当火燃烧起来,它就会被遗忘。

对你好其实只是一种低成本的付出,维系婚姻的关键在于心灵的契合和“懂”字。

女人在爱情里真正需要的不是对她好,而是了解。

缺乏“理解”的婚姻对她来说毫无用处。

《人间世》中周蓉和冯华成的爱情,就是缺少了一丝默契。一开始是因为崇拜走到一起,后来当崇拜消散,爱情也就消亡了。

一个迂腐,一个清高。唯一的特点就是两个人都很自私,只想着自己的坚持,从来不愿意放下一些自己去尝试理解对方。

冯华成对周蓉很好。他在家做所有的工作,周蓉从不碰泉水。但最终,两个人的心拉开了,再多表面的努力也无法抚平。

在《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对妻子艾玛一见钟情,并把娶她为妻视为一生的荣耀,内心洋洋自得。结婚后,我尽全力宠她,爱她。因为她身体不舒服,她家搬到了另一个地方。因为她想骑马,所以她尽力去买了一匹马。她想弹钢琴,即使家里不宽裕,她也尽力去满足。他尽力迁就她,给她最大的信任,她却利用了他的善良,两次背叛了他。

包法利对爱玛很好,但他完全不理解她,不理解她的浪漫,不理解她对贵族生活的向往。他碌碌无为,没有风度,行为就像人行道一样平坦。他既不会游泳,也不会玩剑和枪,他和艾玛的骑士没有任何关系。他在艾玛心里早就和他彻底分开了。

再好的婚姻,对她也没用。你可以满足她的生活,但你满足不了她的内心需求。这样的爱注定会枯萎。

只有知道才是爱的祝福。

爱是关键。没有爱情的婚姻只能是海市蜃楼,迟早会崩塌,但知道也很重要。以爱情的名义,辅以识字的祝福,婚姻才会长久。

蔡在《人间世》里真的很爱周蓉。他从中学就喜欢她,和周蓉在一起很多年了,默默的关心她,爱她。

他也是世界上最了解周蓉的人。他知道她的清高,她的执着,愿意守护她的纯真。她只要看一看,做一做,就会完全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

有了这样的人,两个人就少了很多莫须有的猜疑,也就不用怀疑对方,也不用指责对方。那一个懂得让彼此更亲近,更懂得欣赏对方。

毕竟爱情这个词太虚无缥缈了。有多少爱情最后成了笑话,又有多少誓言只是一缕轻烟,随风飘散。

但那份理解来之不易,找到一个互相理解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幸事,我们不会轻易扔掉。

爱,懂得互相依赖,才能让爱情天长地久。

找一个懂你的人,比对你好重要百倍。

对你好其实是恋爱中成本最低的一件事,任何人想做都可以。

接送你上班,给你买早餐,给你做饭,这些难道不应该是爱的标准吗?

谁规定家里只有女人可以做饭?如果一个人连送你去上班、给你买早餐这样简单的事情都不做,那他还有什么用?

一个拿零食招待你的人可以对你好,但这不足以成为你嫁给他的理由。

女人需要理解,需要互相了解。恋爱中的理解比爱情更重要。爱会消散,但那份理解会拉近两个人的心。

两个人在一起,需要拧成一股绳来对抗生活。如果心不能沟通,不能聚在一起,那么即使两个人天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只是面对面的无语,很尴尬。

找一个了解你的人。对你好只是基础。不要完全被它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