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取消了多少政府权力和证书?
此外,北京还将制定涉及企业和群众的经营证明清单、各类行政许可证明清单等五个清单,统一晒出政府权力。同时,将取消77项以前由人民群众要求的证明。
城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同步
两年前,北京市45个市级部门首次公布直接面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政职权“家底”,接受社会监督。随后,各区也公布了政府权力清单。
北京市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仍存在大量权力清单,市与市、区与区之间标准不够统一,管理不够规范。这次根据“权力瘦身”的专项部署,对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首次形成了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统一的权力清单。
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方案,本次调整后,市政府部门权力事项(行政处罚除外)由去年的3156项减少到2131项,精简比例为32.5%。
各区的权力清单也向市级“看齐”,做到情况相同的区、部门,权力清单数量相同,名称相同。
年底前再取消一批证书。
据市政府审改办统计,市级部门和单位在办事中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各类证明350多项,涉及32个部门和单位。去年底,北京市取消了市级政府部门在基层发放的第一批74项证明。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第二批将取消的77项证明事项,涉及群众困难救助、养老医疗、婚姻家庭、户籍房产、交通运输、就业、技能鉴定,以及企业(集团)设立登记、营业执照、变更备案、资质确认、专利申报、认定奖励等。
直接取消了5个。比如,科研人员申请科普作品科学技术奖时,需要提交出版单位出具的出版质量证明,今后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该证明。
此外,还调整了72项内容,如按现有证明或凭证办理、提交书面承诺或声明、通过部门内部调查或网上核查等方式办理。
市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剩余的200项市级证明,年底前市、区两级将进一步深化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再取消调整一批证明。同时,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将分别对保留的证明事项进行公示。今后,凡未列入保留目录的证明,一律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
今年将发布六份“清单”。
根据正在审议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善服务”改革的重点任务分工,除了市区统一的权力清单外,北京还将制定五个清单,包括中介服务清单、涉及企业和群众的经营证明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各类行政许可清单和职业资格许可清单等。,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大部分清单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最迟将延至明年6月底。”市政府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增区域或行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三项清单,将明确禁止和限制事项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明确政府的管理边界。再如行政许可文件清单,将全面清理北京市各类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由质监、工商等市场监管部门汇总并公开;同时,探索简化生产许可证审批流程,取消发证前的产品检验环节,改为让企业提交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职业资格许可清单也将得到改进。明确清单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清单内除准入职业资格外不得挂钩就业创业。
市政府部门权力事项如何调整?
直接取消76项部门权力,主要涉及已废止、修改和失效的事项,如市民政局“福利企业资质认定和年检”、市旅游委“导游证发放”等。
调整标准的1014职权,包括部分政府内部管理事项或重复设置、内容雷同、设置不规范。
50项法律法规规定区级政府部门可以实施的职权下放,如民政局开展殡葬服务的审批、市水务局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户登记等。
115新增权力是自上次权力清单发布以来,法律法规调整的权力。
这样好,减少了很多环节,办事更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