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过量饮酒的关系
肥胖是一种疾病,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诱因,还可以是很多疾病的继发性疾病。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所以各个脏腑的疾病都可以和肥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脾胃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导致失职,水谷的精微难以运化到肺,肺气不利。不能宣称沉淀谷是全身精微的,不能与水通道相通以利膀胱,所以水湿滞留其中,可致肥胖。再比如肾气不足,肾阳虚衰不能温冷水,脾肾阳虚,精微不均,内生水湿痰浊,导致肥胖。再如,肝气不足,散泄功能不利,肝不能转浊降血脂,肾不能利水除湿,痰浊水内滞留,易致肥胖。心气不足不能行气活血,血流减慢,浊脂难以顺利运行和吸收,容易引起肥胖。总之,五脏功能受损,脏腑功能失调,会导致肥胖或诱发其他相关疾病。
身体的大小反映了身体生理机能的差异。普通人身材臃肿或瘦弱,身体各部分比例失调、不协调,往往意味着体内隐藏着一些疾病,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中医认为,通过观察人的体力和形体,可以诊断疾病,推断疾病的预后。强壮的身体表现为骨骼粗壮、胸廓宽阔、肌肉丰满、皮肤湿润、食欲旺盛、元气充沛、痰湿过多,容易患饮痰(饮痰是指体内的水不能运化、滞留或渗透到身体某一部位的疾病,是广义的饮痰,其中饮痰和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都是体液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性疾病。一般稠浊的叫痰,稀的叫饮。痰不仅指咳出的可见的痰,还包括淋巴结核、痰核和痰瘀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内,可由其临床症状决定,这种痰称为“无形痰”;饮水,也就是水停留在人体的局部,因停留的部位和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金匮要略》区分了痰饮、挂饮、溢饮、扶饮。这里的痰饮是指狭义的四饮之一,即肠胃饮邪、中风等疾病。由于其抗病能力强,该病易于治疗,预后良好。弱者多表现为骨瘦、胸窄、肌肉消瘦、皮肤干瘪、精神萎靡、食少气少、气虚、脏腑气虚、阴虚血虚、内火、易患结核等疾病,抗病能力弱,预后差。
医学专家指出,肥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病,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也成为继吸烟之后导致死亡的“第二杀手”。肥胖的危害及由此引发的疾病在《内经》中早有记载。例如,苏文的《怪病论》中提到,肥胖是由于奶油的浓厚味道导致“消化”(即糖尿病、尿崩症和精神多饮症等。在现代医学中);“苏文。《虚损论总论》也说明“消痱子”也是“仆击”的原因(又称:仆击,指突然虚脱,即中风。多因正气不足,邪风入中,“偏燥”(半身不遂)、“瘫痪”(病证名称。痿是气血厥脱、脚无力等疾病的根本原因。
目前采用中医针灸减肥的机理主要是:针灸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能量。
针灸对数量代谢的调节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针灸减肥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
在选穴的基础上,调理胃肠道,健脾和胃,化痰利湿,调节内分泌和全身代谢。比如胃
肠实热者选脾、胃、大肠经,选内庭、曲池、上巨虚、中脘、大肠俞等穴,清胃解暑。
功效。脾虚湿阻者选脾、胃、三焦经,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中脘、丰隆、外关、脾经。
俞等穴达到健脾、益胃、祛湿的功效。脾肾阳虚者选脾、胃、肾经,肾盂、脾俞、太白、关元、
足三里、阴陵泉等穴,意在温补脾肾,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