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真的能减肥、抗癌、抗衰老吗?
今天就来说说很多粉丝提到的“酵素”是否有神奇的功效。
什么是酶?
只要在百度上看“酵素”就会发现,这个产品有很多功能,根本不是人类所拥有的:不仅可以美容减肥,还可以“抗衰老”、“抗癌”,各种功能都有;“世卫组织推荐”、“诺奖得主研发”、“风靡全球的抗衰老革命”的光环更是耀眼夺目。
“酵素”一词来源于日语,后来经过台湾省进入大陆。其实就是外国马甲里的酶。
从化学结构上讲,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活性大分子物质,其最基本的单位是氨基酸。
人体如果缺少酶,往往会带来或大或小的问题,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比如唾液淀粉酶可以帮助淀粉水解;胃蛋白酶可以帮助消化蛋白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会导致蚕病吗?没有这些酶,人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根本无法进行。
但是,市面上畅销的“酵素”能实现商家宣称的很多功能吗?
人体内发现的酶有700多种,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就可以自行合成。即使需要补充,也不能口服。
商家的宣传是真的,但是他们不会告诉你口服酵素没用。
比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体最重要的酶之一,也是酶商的主打产品。但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酶制剂中的SOD活性单位不如同等品质的生菜和番茄。所以与其去菜市场买两斤西红柿,不如花大价钱买概念产品。
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截图,马赛克隐藏了酵素产品的具体品牌。
口服酵素更难发挥人体所需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通常需要特定的温度、pH值等条件才能发挥活性。但酶经过消化道时会经历胃液、胆汁等消化液,因此会变性或分解,生理活性无法发挥。
而且大多数酶需要在细胞内或细胞间发挥作用,通过消化道摄入的酶很难进入细胞。
所以希望通过口服酵素达到的各种效果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酵素食品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酶制剂产品标准。也就是说,普通的酵素产品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加工的,销售时包装得像“保健食品”,声称具有各种功能。
如果酵素产品确实是经过临床营养实验合法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必须经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产品包装上印有小蓝帽标志,并在质量指标中明确有效成分和稳定含量。
自制酵素有风险。
蔬菜和水果表面的微生物成分非常多样。除了发酵所需的酵母或乳酸菌外,还有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其他微生物。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卫生,混入杂菌,可能对人体有害。
如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又称棒曲霉素,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神经毒性、胚胎毒性和一定的致癌性,对动物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
吃力不讨好的东西不好。
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自制酶的菌种难以控制,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无法监控,存在潜在危害。
更重要的是,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果胶,果胶经过微生物发酵后的一个主要产物是甲醇。口服甲醇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口服摄入0.3 ~ 18~60g/kg即可致死,即一个60kg体重的人摄入6g甲醇就会中毒,摄入18~60g就会致死。自制酵素风险很大。
蝌蚪君在此奉劝所有热爱生活,追求营养的读者。世界上没有灵丹妙药(至少目前是这样)。健康的身体还是需要规律的作息,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营养。健康不易,好好珍惜。
真相:通过口服的方式刻意补充酵素并没有任何保健作用,自制酵素也有健康风险。
?
参考
1?水果酵素?理想与现实,万里无云,科学松鼠会,2013年7月28日。
2?惊艳?酵素没那么神奇,叶舟,京华时报,2065 438+2005年7月3日。
3酵素的真相,杨觉清,食品与生活,2014 10。
凡署名“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请发邮件到editor@kedo.gov.cn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本网发表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责任自负。
作者:蝌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