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与中学和瑜伽学校(3)
玄奘回国后,在唐政府的支持下,致力于佛经翻译工作。他融合两次两派的立场,体现在他翻译经典时对各派经典的态度上。
贞观二十年(645)五月,玄奘开始翻译名著《修行者之地》。这本书梵天版是四万颂(颂是佛经中的诗句,每句三至七言,为方便记忆,每四句称为一颂)。两年后翻译。他翻译了几部经典,包括《圣教颂》、《大乘五义论》、《取大乘论》、《知才二十颂》、《知才三十颂》、《取大乘释》、《中道论》等。
玄奘的翻译工作并不局限于宗教体系,他也非常重视空教的重要书籍。空宗的根本经典就是前面说的大乘经。《大般若般若波罗蜜多经》全称,后世也叫《空经》。由孔宗重要经典汇编而成,卷帙浩繁,梵天版二十万颂。玄奘原本住在长安的西明寺。为了翻译《大般若》,他认为“京城很多人来参拜”,影响了工作。经唐高宗同意,于咸庆四年(659)迁至周放玉华寺。助手们提出要翻译成删节版,他主张一个字都不要删。他很用心地写道,“文中如有疑问或错误,即应补正三本,勤复后方可写文。”四年后,我终于完成了这部杰作的翻译。***600卷的翻译量是汉译佛经中最大的。玄奘因劳累过度,觉得死期已近,提醒弟子;“我是因为般若才来到雨花的,现在我的职业生涯结束了。如果是无常,你就把我送去省吃俭用,把我包在陕西,还是选个山涧幽僻的地方。”三个月后,林德元年(664年)三月,玄奘圆寂。可见《大般若经》中译本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买的。此前,他还翻译了《白光论》等空经典。
鸠摩罗什是玄奘之前的伟大翻译家。他翻译了多部空宗经典,被公认为空宗派的高僧。梁启超指出:“识般若(即空法)瑜伽,是老师一生的心愿。看他归来后对经典的翻译,我知道他尽力做到和罗施一样好。”所以玄奘的研究绝不局限于宗教派别。
玄奘还把小乘佛教的几乎所有重要书籍都翻译成了中文。可见他的见识并不局限于大乘。
鸠摩罗什、甄珍和不空都是著名的翻译家。他们和玄奘一起被列为中国翻译史上的“四大家”。但他们的成就远非玄奘可比。加上朱法虎和易经,他们三人翻译了1200多卷。玄奘藏书75册,1335卷,13万余字。就质量而言,玄奘的也是前无古人的杰作。挚友欧阳不评论:“一言坚如磐石;一股正气出来,就能像星星一样。”(o印度学者薄乐天说:“反正玄奘是历史上第一个翻译家。他的成就将永远被全世界人民铭记。这位伟大的翻译家实践了自己的故土,我感到很荣幸。这位伟大的中国人值得我们的赞美和赞美。他的翻译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和印度是兄弟关系。如果我不认为这是冒昧的,我想说,这是中国和印度的共同遗产。”
玄奘因精通两次两案而赢得僧尼的崇敬。他把佛教在中国推向了顶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佛教学者。玄奘之后,佛教在中国非常流行,但失去了强大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