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用事物描述人的作文,是一个事物,其实是描述一个人。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去连县,一路上看到松树傲然挺立。虽然坐在车里,松树一闪而过,但它们无所畏惧的态度让人对它产生了长久的敬意。当时真的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是写不出来。前两天,我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座谈时,又谈到了这一点。希望年轻同志能成长为有松树风格的人,也就是* * *风格的人。现在把你当时的感受写出来,鼓励你。
从今天开始我对松树产生了敬畏。从古至今,很多人对它赞不绝口,称赞它是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是有意种下的,是随便掉下的,是被风吹来的,还是从鸟嘴里掉下来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无论地势高低,无论寒暑,它都会在任何地方茁壮成长。它既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灌溉。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倒它,寒冷冻不倒它,干旱毁不了它。它变得无忧无虑。松树生命力强!松树对人的要求少!这也是我每次看到松树都会感到尊重的原因之一。
我尊敬松树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自我牺牲精神。你看,松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木材,是造纸的好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取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以用来制造松香和松节油,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也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烈日,让人可以在绿林树下的遮阴处休息;在黑暗中,它可以被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为了人类,确实做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
对人要求很少,给予很多,这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这也是松风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也蕴含着乐观的精神。你看,它总是兴高采烈,无论在严寒霜雪中,还是在炎炎夏日,它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忧郁和恐惧。
我常常想:杨柳婀娜妩媚,桃李绚烂多彩,却只是给人一种容貌姣好的印象,不能给人力量。松树就不一样了,它也许没有杨柳、梅花那么美丽,但它给人以灵感、深邃的思想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崇高的风格,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的巍峨的风格,就联想到* * *高产的风格。
我想,所谓* * *生产性风格,应该是要求很少,给予人很多的风格;所谓* * *资本主义作风,应该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怕任何牺牲的作风。
每个有* * *风格的人,都应该像一棵松树。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能茁壮成长,顽强工作,从不被困难吓倒,从不向恶劣环境屈服。每一个有* * *风范的人,都应该有松树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就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永远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 * *无产阶级作风的人很多。在革命的艰苦岁月和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有多少人为了人民的幸福,不顾环境的恶劣和形势的险恶,忍受了多少苦难,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他们献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即将死去的那一刻,他们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然而,他们想从人们那里得到什么呢?什么都没有。这让我们想起了松树的高贵风格!
目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有多少人不顾个人得失,不顾自己的辛苦,夜以继日地不知疲倦地工作,以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在他们心目中,一切都是为了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好。这让我们想起了松树的崇高风格。
这种风格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就越快。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希望大家都成为有* * *制作风格的人。
2头牛
牛很普通,但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角,四肢细长,身体强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的奶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可以吃。在农村随处可见。牛把生命献给了人,却在牛棚的一个角落里默默死去,不求任何回报。没有人会注意到一头牛的死,也没有人会记得它死后为我们做了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生在世上,默默无闻的离开,却把很多东西留给了人。但它从不要求任何东西,只是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鲁迅先生曾说:“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这头不知名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类似的人。农民、工厂工人和学校教师像奶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求回报。没有他们,社会如何继续存在?没有农民,人们将没有粮食和蔬菜可吃;没有工人,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老师,学生无法学习知识。
在西方,这样的人很多。2006年7月1,青藏铁路开通,让我想起了那些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他们忍受了严寒、干旱和洪水,给祖国的西部带来了繁荣。他们坚持做这样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我们没有这样的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努力,每个人都可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我尊敬牛,它为默默无闻的人们勤奋、努力、无私。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你可以和“四君子”坐在一起。我一定要学习牛的这种精神!
3支蜡烛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红色的外套,头上有一个“天线”,就是蜡烛。
蜡烛是很常见的东西,相信大家都见过!很便宜,世界各地都有。看到这个你一定很惊讶。蜡烛太普通了。我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介绍他们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它默默为别人付出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自己,照亮别人,不求回报。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祖国花朵的耕耘者,祖国的栋梁之材,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老师每天都早早的回到学校,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盏明灯。但我想说,老师是一根蜡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让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我们从来不自私,不求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老师,就像停电时没有蜡烛一样,生活会陷入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过的一首古诗:春天的蚕到死都要纺织,每晚蜡烛都要把灯芯抽干。这句话对老师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老师坚持上课,直到白发苍苍,就像蜡烛一样,牺牲自己照亮别人。
蜡烛,它是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无私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