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的基本节奏是什么?

东北秧歌的基本节奏;

1,上身节奏:东北秧歌的身体节奏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摆动身体是在身体的左右两侧交替抬起胸部和腰部,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摆动。

前后扭转是以腰部为轴,以肩部为主体,在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转。肩膀和上半身扭成一个整体,胯部不要扭。如果肩膀交替前后圆,右肩带动上、后方上弧线到前方,左肩下弧线到后方。

如押韵:向前走,双手叉腰。腰部为轴,身体一根肋骨带动胸腰交替抬压,形成上身节奏,重拍在下;画圈韵:向前一步,双手叉腰。以腰为轴,左右肩从1交替圆到8字后面,胯部保持不动,重拍。(这个动作是东北秧歌中常用的“稳相”动态法。)。

发音:向前迈步,双手叉腰。在斜上方有节奏、干净利落地摇头,要求暂停,先看。同时,压脚跟随。韵脚又叫向阳体,意思是面向太阳。

2、膝关节屈伸:膝关节活动的不同特点。用力屈伸时,膝盖屈伸快且有弹性;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复时身体重心要向下;当你站起来时,你的膝盖是直的,以显示笨拙和巧妙的动作的特点。

如快屈直:膝盖快速屈伸,富有弹性;快屈慢直:快屈慢直有韧性,下一步重拍;慢屈快直: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灵活性,音乐翻拍的重心要向下,膝盖要快直。

3.压跟:不同脚的压跟。如正步、小步、大八字步、弓步等。压跟时,后半段用lift heel拍脚,前脚掌触地,双膝站立。球拍前半拍,快速把脚放在脚后跟上,抬起脚后跟的时间较短,落地的时间相对较长。

所以在压跟的训练中,脚跟要提得低,压得快,压在正手拍上,也就是“踩拍,扭腰”。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

东北秧歌的动态风格可以概括为“波澜不惊”,具有火热、质朴、浓烈的情感特征。它是汉族民间舞蹈中最北方的舞蹈,舞蹈中的活力和美感为这种舞蹈增添了许多色彩。

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东北秧歌形成了稳定、和谐、美丽的审美特征。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体的动态规律上;“根”表现在踢腿的“突而稳”,“踢”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个踢腿一拍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腿的瞬间是一个非常快速用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快速吸气,落地时看似是突然呼吸的瞬间,但很快就变成了沉重的叹息般的重心移动。

在这三个变化中,踢出的瞬间体现了“根”、“巧”、“泼辣”、“爽”、“脆”的特点,落地和重心的移动充分体现了稳、美、浪的动态风格特点。于是,踢不仅显示“根”,也显示“浪”。“波浪”让人想起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