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大你的眼睛,看清并不是所有的爱都值得温柔对待。

家庭暴力是一个沉重的老话题。据统计,世界上有25%-50%的女性遭受过家庭暴力。全国妇联的抽样调查显示,16%的女性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被配偶打过。

以前人们总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吵架外人不方便插手。在这种旧观念的保护下,家庭暴力问题越来越严重。20年前,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炮而红,让家暴一夜之间成为公共话题。这部剧为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的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正视家暴现象。人们发现,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和法律方面。也许会导致诉讼。

在美国,也有反映家庭暴力的艺术作品。小说《莉莉的选择》就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讲述了家暴是如何深刻影响了一对普通母女几十年的命运。

科琳·胡佛是这本书的作者。她出生于1979,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也是美国的人气作家。虽然她年纪不大,但作品很多。已出版11部小说,包括《离开悲伤后》和《撤退的时候》。在《莉莉的选择》中,有些内容是科琳自己的童年经历。这本书被称为她的“锥心”之作,可见花了多少心血。付出总有回报。这本书获得了美国的“读者选择奖”,评论总数超过65438+万。仅在亚马逊上,就有近4000条评论。

小说的主人公莉莉从一个15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23岁的少妇。她经历了两段恋爱时期,一段是刻骨铭心的初恋,一段是难以预料的恋情。两个男人都深爱着她,给了她两次不同的恋爱经历。这让她开始反思家暴对自己的影响,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小说采用现实与记忆交织的形式,两条感情线并排,串联起莉莉母女的感情生活。

冰火之恋VS长流之恋

书刚开始,大学毕业的莉莉就只身来到了波士顿这个大城市打工。她感到既兴奋又孤独。晚上,她来到公寓楼的天台看风景。这时,一个自称是莱尔·金凯的年轻人走过来搭讪。他是神经外科医生。莱尔和莉莉聊了生活,聊了感情,聊了八件事。说实话,他们谈得相当深入。最后,他直截了当地说,他想和莉莉发生一夜情。

都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不,莉莉被莱尔放荡的外表和直白的话语深深吸引。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但也抵挡不住莱尔的男性魅力。就在她差点点头答应的时候,手机响了,电话把莱尔叫回了手术室。临行前,两人依依不舍。

在波士顿的一家营销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后,莉莉决定辞职创业。她开了一家花店,开业第一天莱尔就来了。不得不说,这家伙是恋爱高手。在他的猛烈攻势下,莉莉成了他的女朋友。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这时,一枚“导弹”毫无征兆地向莉莉扑来,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一天,莱尔在使用微波炉时,手被热盘子烫伤了。看到他笨拙的样子,莉莉笑了。没想到,愤怒的莱尔猛地抬起手肘,莉莉摔倒在地,眼睛被打破。莱尔是故意的。事后,他诚恳地向莉莉道歉,莉莉接受了,但警告他,如果再敢打谁,就和他分手。但是,莉莉不知道,打人是一种习惯,不代表可以改变。之后接连发生了两件小事。莱尔借题发挥,狠狠打了莉莉一顿。当他最终握紧拳头的时候,莉莉对他的爱也随着握紧的拳头消失了。她不能再爱这个男人了。任莱尔是怎么道歉的?莉莉再也没有回头。她很清楚,“家暴-道歉-再家暴-再道歉”的思维模式已经刻在了男人的骨子里。狗改不了吃屎,莱尔改不了出拳。

就在莉莉最迷茫无助的时候,另一个男人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这个人叫阿特拉斯,是一家高档餐厅的老板。事实上,莉莉和阿特拉斯是老相识了。九年前,莉莉15岁的时候,遇到了当时还是流浪儿的阿特拉斯。那时候阿特拉斯刚满18岁。莉莉很同情阿特拉斯的遭遇,经常偷偷把阿特拉斯带回家,给他吃的喝的,陪他玩。阿特拉斯非常感激莉莉。不久,阿特拉斯去了他叔叔家(我叔叔住在波士顿),然后加入了海军陆战队,退役后回到波士顿。他和Lily九年没联系了,又见面了,特别亲热。

Atlas和Lily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曾被家暴虐待过,都有严重的童年阴影,都爱看Ellen Show,都对生活充满希望。流浪儿童的经历是阿特拉斯人生的最低谷,是莉莉的无私帮助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九年后,当莉莉不知所措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帮助她摆脱困境。他们的爱情让人想起《阿甘正传》里小阿甘和小珍妮的故事。我还记得小珍妮把小阿甘拖进玉米地,小珍妮跪在地上求上帝开恩。那一幕深深打动了观众,赚足了眼泪。

与莱尔曼秀诱惑的套路相反,阿特拉斯对莉莉的爱深沉而矜持,从不炫耀。更多的时候,他选择默默守护莉莉,一旦莉莉遇到危险,他会毫不犹豫的冲过去保护她。为了莉莉的幸福,他愿意隐藏自己的爱情。离开莱尔后,莉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和阿特拉斯共度余生。此时的阿特拉斯早已摆脱了年轻时的自卑,如今事业有成,容貌姣好。他张开双臂拥抱莉莉,知道莉莉是他一生的挚爱。

你找到了吗?莱尔的爱情是冰与火,阿特拉斯的爱情是长流。那么,真爱是什么样的呢?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真爱的基础是亲密和承诺。这与莉莉和阿特拉斯的爱情不谋而合。他们不仅是同情的,而且是宽容的,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看莱尔对莉莉的爱,更多的是亲密和激情。浪漫就是浪漫,终究是表面的。这样的爱情不能长久。

童年阴影不知疲倦地“摧毁”人。

小说中的三个主角其实都是受害者。

让我们从莉莉开始。莉莉的出身家庭并不幸福。她爸爸很暴力,经常打人。莉莉目睹了父亲几次打人,包括打母亲和阿特拉斯。莉莉吓了一跳,甚至因为过度恐慌被送进了医院。正因为如此,莉莉对她父亲恨之入骨。他死后,她并不难过,反而觉得如释重负。多年后,莱尔对莉莉动粗,勾起了莉莉童年的痛苦回忆。她突然从23岁回到了15,又变成了那个无助的小女孩。作为家暴的受害者,莉莉比任何人都痛恨家暴。所以在给了莱尔两次机会后,莱尔第三次做的时候,莉莉毫不犹豫的分手了,干净彻底的分手。

再看阿特拉斯。他和母亲一起长大,从未见过父亲。后来母亲改嫁,继父打骂,他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当时,要不是莉莉的帮助,他早就自杀了。是莉莉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让他重新站起来,直到他最终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可以说阿特拉斯是自强不息的典范。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奋斗的意义。一个人是生在不好的地方,还是生在不好的环境,并不重要。只要他不放弃,愿意奋斗,最终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个人里,最可怜的是莱尔。他从未遭受过家暴,但童年阴影比前两者更重。六岁时误把手枪当玩具,杀了弟弟(这里佩服作者脑洞,美国该控枪了)。他余生都生活在深深的内疚中。从小看到死亡,让他体验到极度的痛苦,然后拒绝轻易付出真相。他变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只爱一夜情,拒绝任何感情投入。莉莉是唯一让他真的想结婚的女人。故事的最后,莱尔的结局并没有交代,但可以想象,如果他不做出深刻的反思,悲剧很可能会再次在他身上上演。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他的说法,我们几乎可以推断出莉莉的父亲很可能是小时候家暴的受害者。他们都是穷人。

没有尊严的婚姻毫无价值。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莉莉,但另外两个人也很重要,那就是莉莉的父母。

莉莉的父亲一出现就已经是个死人了。在整个故事中,他是一条暗线,在阴魂不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而这位父亲,却喜欢动手。他一言不合就动手打,看谁不爽。书中没有写他的职业,但从他打老婆时透露的寥寥数语来看,他应该是个苦力。正是因为常年得不到外人的尊重,他才把怨气倒在亲人身上。他的妻子和女儿是他的出气筒。他的怨气越重,就越难下手。莉莉的父亲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和亲人。真的很悲哀。

莉莉的母亲身体虚弱,面对家暴,常年隐忍,不敢反抗。她不仅没有反抗自己,在小百合被父亲打出血后,还让小百合忍着,骗医生说是她自己打的。莉莉的妈妈太爱面子了,宁愿受委屈也不愿把家丑外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当成沙袋给别人练。虽然婚姻是失败的,但是为了挽回面子,莉莉的妈妈没有选择离婚,而是咬牙切齿,忍气吞声,忍辱偷生。莉莉带莱尔去见她的时候,真的是为女儿找到一个好人家而高兴。没想到,这个人是另一个莉莉的爸爸。后来Lily告诉她和Lyle分手的决定时,她也很明白,坚定的站在女儿这边,真心感谢女儿的辛苦。

小说开头,母女关系并不好。从小到大,莉莉一直把妈妈当成反面教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走妈妈的老路(害怕被家暴反抗)。随着莉莉的感情变化,母女越走越近,最终双方冰释前嫌,真正成为一家人。可能连莉莉自己都没想到,她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妈妈,给了她新生。

莉莉的两次爱情之旅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什么是真爱:鲜花?一枚戒指?美食?答应吗?.....不,那些都是异物。真正的爱情一定是相互尊重,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爱情。没有尊重,给一座金山也是一个牢笼。这样的“爱”太廉价了!

美国作家奥康瑙尔有一本小说叫《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看了莉莉的选择,我不禁想起这七个字的口头禅:救,人,只是,是的,救,自我,自我。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莉莉从一个懵懂的女孩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终于明白,真爱不是干柴烈火,而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最后她不仅找到了真爱,还救了妈妈。母女俩都实现了自尊自强,有了全新的人生。

莉莉选择的英文名是It ends with us,意思是我们之间结束了。是的,有时候结束是更好生活的开始。

家暴的话题似乎没完没了。家庭暴力事件中的打人者和受害者都是输家。几年前,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因家暴妻子登上各大媒体头条,一时声名狼藉。家暴事件严重影响了李阳的职业发展。从此,“疯狂英语”在山路上一路肆虐。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有人可能会说:我是男人,不能被虐。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在我国,除了丈夫殴打妻子,还有其他方式。曾有媒体报道,丈夫被妻子殴打后,起诉无门,只得求助当地妇联保护。听着,家暴就是家暴。男女都不会吃亏,但每个人都会吃亏。好在2016年3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暴力法》。有了法律保护,相信以后家暴事件会逐渐减少。

当然,在家庭暴力中,最该受责备的人是打人者,但一件事总有正反两面。假设有一天你被虐待/羞辱,你能怪对方吗?不一定。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元认知”,就是从结果出发,推导原因。如果你被辱骂/羞辱,不仅要低头抹泪,还要反思:对方为什么要辱骂/羞辱你?是不是你先给了对方这样的机会,让Ta敢肆无忌惮的对你?下一次,你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被这样对待?经过这种深刻的反思,你会像百合一样获得巨大的精神成长。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面对苦难,有的人咬着牙隐忍,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习惯性的拿别人出气...还有一些人不断反思,自强不息,最终以强大的内心战胜苦难,迎来生命的春天。

现在,你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了吗?

PS:赞一下这本书的其他亮点:a封面:端庄大气,有质感(喜欢这个封面设计);二译:活泼有趣接地气(好几次被这个翻译逗乐了)。

2018 6 24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