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好按摩。哪个部位补脾好?

1按摩白胤穴健脾止血白胤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脾经的井穴。脾主血,脾阳虚弱,导致各种出血性疾病,尤其是妇科疾病。按摩此穴可健脾回阳,调经补血,清心安神。主治:流鼻血、吐血、崩漏、呃逆、厌食、腹胀、腹痛、癫狂、心烦、失眠等症。

穴位位置:位于脚趾残端内侧,距脚趾甲角0.1寸。

按摩方法:按白胤穴100-200次在拇指之间,视局部酸痛而定。

2按摩三阴交穴,健脾益肝肾穴三阴交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十大通穴之一。通常按压三阴交穴有健脾、调血、益肾、平肝的作用,可治疗全身各种不适和疾病,主要包括呃逆、呕吐、腹胀、腹痛、痢疾、腹泻、黄疸、月经不调、闭经、带下、下肢肾经痛等症。

穴位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足内侧踝尖上方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拇指和腹部按摩三阴交穴100-200次,有局部酸痛的感觉。

3按摩阴陵泉清脾调热阴陵泉属于足太阴脾经,是脾经的关节点。善调脾肾功能,脾主水湿运化。肾脏脾肾虚弱时,水液虚弱,容易引起水肿。刺激此穴可健脾补肾,利水除湿,疏通活络,治疗腹痛、腹胀、纳差、水肿、黄疸、呕吐。

穴位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压时。

按摩方法:用拇指和腹部按压阴陵泉100-200次,有局部酸痛的感觉。

4按摩健脾渗湿地极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此时牙疼往往预示着胰腺疾病。按压此穴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厌食、腹胀腹痛、小便不利、水肿、便溏、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乳腺炎、下肢瘫痪等症。

穴位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按摩手法:双手拇指尖按在同侧的机点上,由轻到重,每个点按摩2分钟,再用力按半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