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北京出台“限塑10条”,外卖等六大行业成为禁放重点。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珠的日化用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有塑料珠的日化产品。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执法,确保禁放措施有效落实。
根据征求意见稿,本市将推进六大重点行业塑料污染治理。
(1)餐饮行业: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将被禁用。
2020年底前,全市餐饮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和咖啡搅拌器;本市建成区内外卖(含店内食品包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本市建成区和风景名胜区的餐馆餐饮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鼓励餐饮服务使用可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的餐具。
同时,鼓励餐饮企业将一次性塑料餐盒更换为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盖餐盒,使用直饮杯代替一次性塑料吸管,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代替不可降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鼓励餐饮企业使用回收包装盒(箱)采购食材。
(2)外卖:发放“绿色消费券”,引导消费者。
2021结束前,本市鼓励外卖平台在点餐过程中设置“无餐具”等选项,并以积分形式给予奖励。鼓励外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积极使用可降解餐盒、重复使用餐盒(用具)的餐饮企业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的良好形象,通过平台发放“专属绿色券”等措施引导消费者选择。
(3)批发零售:年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2020年底前,本市建成区内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商店(含配送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2023年底前,实现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集中购销,鼓励城市副中心和生态涵养区率先在城镇和农村集贸市场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同时,本市鼓励探索逐步实行塑料自卷袋明码标价和塑料自卷袋价格与商品价格分开收费,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自卷袋。鼓励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场所简化商品包装,通过放置在显著位置、加强标识和宣传等方式,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再生产品和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各种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鼓励零售企业设置自助式、智能化可重复使用购物袋销售装置,方便人民生活。鼓励超市和集贸市场探索提供购物篮和购物车租赁服务,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鼓励大型超市创新物流模式,使用可折叠、可回收的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设备,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
(4)电商快递:2025年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到2020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电商配送网点“减肥胶带”包装比例达到90%,循环中转袋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到2022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编织袋,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100%。
到2025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鼓励电子商务和快递企业优化创新技术、产品和管理模式,减少胶带缠绕、填充物使用和过度包装等问题。鼓励电子商务、快递等领域企业创新物流模式,使用可折叠可回收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设备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鼓励企业以股权合作、资本注入等方式构建可回收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鼓励生产企业与电子商务合作,实施商品物流一体化包装,避免二次包装。鼓励快递企业自主回收废弃包装材料,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公共回收平台。
(5)住宿和展览:六类一次性用品不得自愿提供。
据悉,根据《北京市酒店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的要求,全市酒店不得主动提供六类一次性用品。他们可以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和提供可再充装的洗涤剂来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底,根据实施情况逐步扩大目录范围,实施范围扩大到民宿。
一次性塑料制品(酒店用)是六种物品,包括牙刷、梳子、浴衣、剃须刀、指甲锉、鞋刷等。,在《北京市酒店不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2020年第11号)中提出,材质为塑料。
在本市建成区举办的各类展览和展示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本市各类展会及展会主办方举办绿色展会,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和纸袋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袋。
(6)农业生产:推广使用0.014 mm(含)以上塑料薄膜。
根据《关于加快防治农用塑料薄膜污染的意见》和《农用塑料薄膜管理办法》,在全市农村推广使用0.014 mm(含)以上塑料薄膜,开展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试验示范和农膜残留检测,采取以旧换新、交经营主体、专业机构回收等方式, 推进废弃农膜、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妥善处置废弃秧盘和节水灌溉物资。 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弃农膜、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过程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