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转换全面提速,传统燃油车企业的危机与自救
3月份比亚迪销量超过20万辆,特斯拉中国也逼近9万辆。比亚迪已经可以和大众、丰田、本田等传统强势合资品牌竞争并取得胜利,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依托新能源红利,虽然纯电很难普及,但混动和增程式很容易被接受。预计今年国内渗透率将超过3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
再加上排放标准的进一步提高,纯燃油车已经到了技术极限,未来可能只剩下顶级豪华车和大排量越野车,留给传统燃油车企业的时间不多了!
在新能源汽车的挤压下,燃油车企业开始被底层淘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年约有2500万辆汽车。这里曾经是全世界汽车公司的天堂,来了就赚钱。但随着消费者的逐渐成熟,不适合的企业陆续被淘汰,比如菲亚特、铃木、雷诺、DS,更多的自主品牌倒下了。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挤压,传统燃油车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不仅有通用、福特、标致、雪铁龙、现代、起亚等二三线品牌,还有一线品牌,包括德国大众、日系“两田一产”。
2022年,日系车会有点吃不消。“省油”“保值”等传统标签被混动技术冲淡,质量问题很多,神话不在。虽然主力机型价格下降不少,但销量仍处于下降通道。
最新的今年3月国内销量数据显示,丰田13.6万、本田8.2万、日产5.4万同比均出现两位数以上的大幅下滑。至于马自达和三菱,销量就更少了,已经濒临淘汰,随时可能出局。
德国汽车也受到影响。虽然BBA在豪华车领域依然稳居前三,但市场份额也被特斯拉和自主品牌的高端新能源车大大分流,大众品牌的情况也和日系老对手差不多。比如上汽大众3月销量865.438+0万辆,同比下降26.36%。
总之,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无论是通用品牌还是豪华品牌,纯燃油汽车都受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只是程度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要知道传统燃油车的降价空间已经很小了。毕竟,像雪铁龙C6这样基于政府补贴的“抬桌式”降价是个特例。如果不迅速转型,随时可能被淘汰。可以预见,诺基亚案将在汽车行业上演。
新能源有快有慢,自主品牌转型更积极。
相比合资品牌对新能源的犹豫,自主品牌将其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尤其是作为先行者的比亚迪获得红利后,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以电池制造商起家的比亚迪在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时就开始研究电动汽车。2007年高调宣布新能源计划,提出“2025年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痴人说梦,现在看来真不是吹牛。
目前自主品牌已经走向新能源赛道,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日,各大自主品牌纷纷发布了今年3月份的销量数据。除了比亚迪的20万+,长安、奇瑞、吉利、长城,这些成绩也很抢眼。
主流自主品牌基本完成新能源转型,在纯电、混动等领域全面布局。在混动领域,比亚迪的DM-i打开局面后,长安、吉利、奇瑞、长城等。都推出了类似的技术,而且还在继续进化。比如奇瑞刚刚发布了第三代混动技术鲲鹏电混动C-DM,长城最近发布了智能电驱电混动Hi4。
如今,中国新能源赛道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有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传统自主品牌车企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品牌,如:长安的深蓝、奥伊塔品牌,吉利的几何、氪品牌,爱安品牌,SAIC的智记、樊菲品牌,东风的蓝兔品牌,应该是不在话下,已经打开了局面。
甚至一些小众品牌也在试图抢占新赛道。比如东风风行提出三年内全电动化,为新能源打造专属EMA-E架构。最近,它刚刚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纯电动紧凑型SUV雷锋。
所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除了特斯拉,几乎是自主品牌的天下,而合资品牌,只有大众、通用、宝马表现相对较好,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的先机。
主流合资开始逆袭,价格是成败关键。
其实主流合资品牌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最激进的是大众,起步最快,和国内自主品牌几乎同步,所以市场也是最好的。
大众敏感地感觉到了新能源的商机,果断出手。第一时间投入巨资打造纯电动汽车平台MEB,并打造ID系列,迅速登陆中国市场,成为主流合资品牌中的佼佼者。
3月份一汽-大众ID系列销量5763辆,SAIC-大众71,21辆,合计12884辆。考虑到车型相对较高的价格,这个销量的含金量并不低。
如今主流合资品牌已经接受了汽车油电能源转换的事实,开始发力。比如一直质疑电动车的丰田换上新掌门后,首要任务就是电气化改造,目标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此,计划在2026年前投放65,438+00款全新纯电动汽车,预计在这一年实现65,438+0.5万辆电动汽车的年产量,并宣布在公司内新设一个部门负责电动汽车。
在国内市场,日系三大品牌投放了很多电气化车型,比如:丰田bZ4X和bZ3,其中bZ3全面引入了比亚迪的技术。本田也提出了全面转型。纯电动品牌e:N已登陆国内两家合资企业,包括广本e:NP1和东本e:NS1。日产涉足电动汽车较早,纯电动汽车Leaf(中文名:LEAF)已在全球销售多年,e-POWER技术也已在主力车型上铺开。
此外,上汽通用还引入了Ultium智能纯电动平台,凯迪拉克纯电动LYRIQ瑞格首款车型已经上市。预计到2025年,基于该平台的新车将超过65,438+00款。
标致雪铁龙也提出2024年实现全电动化,预计到2027年将推出8款新能源产品。而且新的eHMIA高性能模块化智能电动平台已经到位,接下来还会推出混动、插电、电动车。
可以看出,主流合资品牌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剩下的就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了。第一个问题是作为新能源赛道的合资品牌,没有溢价能力。面对自主品牌甚至特斯拉的“内卷化”,你能放下价格打一场“价格战”,还是有能力打?
今年特斯拉率先掀起了降价攻势,现在有迹象表明还会继续下滑。自主品牌中,领头羊比亚迪的价格也开始松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还在快速增长,没有红利,但已经成为一片血海。
所以,习惯了高利润的合资品牌能否坦然面对失去品牌光环的事实,摆正心态,推出更像自主品牌的高性价比车型,才是成功的关键。
毕竟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还是靠快递成长的,空间足够大,消费者选车也比较开明,可以支持更多的品牌,所以大家都有机会看谁能脱颖而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伟华频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