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月亮的童话
当时阿里山和月球之间有一座美丽的虹桥,从地面走到月球并不难。8月15日月圆之夜,阿里山上有许多穿着五颜六色的达戈图案衣服的姑娘,背着装满小米的藤筐,一个个爬上虹桥,登上月球。姑娘们摘了桂花,掺在小米里。你杵,我杵,捣,米白如银,映明月。
有一天,部落里有一个姑娘要去虹桥参观月宫,她摘了一枝桂花和一种新麦片给病了很久的伊娜(母亲)磨。她背着一个沉重的藤篮爬上虹桥。没想到,就在她进入月球的时候,虹桥啪的一声掉了下来。女孩泪流满面,再也回不了老家了。她每天都在桂花树下捣米,白米又细又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米被捣成白米,白米被捣成细粉。
每年的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姑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于是在大地上洒下白色的细粉,白色的米粉纷纷落下,化作如水的月光,把山水和大地照得格外明亮。女孩看着月光下的村庄和茅屋,默默地祝愿阿玛(爸爸)长寿,程依娜健康,家里平安,年年丰收。这个时候部落里的老人也会指着月亮对后代说: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别亮吗?是月亮上的姐姐思念家乡,把白米线洒在了大地上!
关于月亮的童话第二部分:月饼的起源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汉人受到蒙古人的歧视,于是朱元璋领导了反抗元朝暴政的起义。虽然他多次发动军队攻城,但都失败了。
后来刘伯温想了一个方案,用一个饼和一张纸条送给同伴。里面藏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用吃月饼的方式通知起义。到当夜,北京的百姓和明军都在里面,一举击溃了元军。
后来流传下来,就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传说三个神仙变成了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乞讨食物。狐狸和猴子都有食物可以帮助,但只有兔子是无助的。
后来,兔子说,吃我的肉吧!他跳进火里把自己烤熟了。仙女大为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变成了玉兔。
都说太阳和月亮是兄妹,太阳哥哥热情,月亮姐姐美丽害羞。孙哥骑着一辆金色的车,车前大灯很亮。他每天在天空中从东走到西,给世界带来光明。月亮姐姐坐的是银色的车,前面还有一个亮亮的大灯。每天晚上,她在天空中从东向西走一趟,把银辉洒在大地上。
因为孙哥热情豪爽,每天的光芒都是一样的。月亮姐姐不一样。她年轻、美丽又害羞。她总是躲躲闪闪的,不愿意被人看见。只有在每个月的14号,15号,16号,人们才能害羞地露出她的脸。只有在这几天,人们才能好好看看她。
天宫里有一只青蛙。他早就爱上了月亮姐姐,想和她做爱。但他长得丑,怕被人笑话,更怕被孙哥哥骂。他想了很久也找不到接近月亮姐姐的方法。后来,青蛙终于有了主意。月亮姐姐完全出现的那一天,他用爪子遮住了她车前的灯,不仅人看不见,连孙哥哥也看不见。就这样,他几次寻找机会接近月姐。所以,有时候,第14、15、16天,就是月亮姐姐发光的时候了。虽然无风无云,但是月亮躲起来了,过了很久才又露出脸来。这时,来找月亮姐姐的是青蛙。
为了让月亮姐姐的银色光芒照耀大地,人们在这个时候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直到赶走了青蛙,月亮又发光了。他们碰到什么就敲什么,从缅甸寺庙的铃铛、下巴到家里的铜锅、铜盖,还有还没贴瓷砖的新屋架、猪槽、牛棚栏杆。
人们说,青蛙和月亮姐姐相遇的那一刻,哪里有喧嚣,哪里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人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