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代的赵和唐代的都是非常有名的美女。提到这两个人,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个成语——环肥吞瘦。顾名思义,“桓妃”指的是身材丰满的杨贵妃杨玉环,“延寿”指的是身材轻薄的赵。

所以和赵在历史上都很有名,这自然要归功于“肥瘦”这个成语。可惜也是因为这个成语,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杨贵妃是个胖女人,并且坚信唐朝的“胖就是美”。

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从古至今几乎从未改变,一直保持着“以匀称为美”(瘦而无骨,肥而无肉)的标准,唐朝也不例外。

换句话说,唐代“以胖为美”只是一种误解。唐代人之所以认为“胖就是美”,主要是被成语“肥绕瘦绕”误导了。再加上唐代一些绘画、雕塑的影响,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

接下来,为了证明唐朝不是“胖就是美”,我就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证明杨贵妃不是胖子;其次,证明唐朝的审美标准其实是符合历代“对称美学”的标准的。

首先,知道杨贵妃胖不胖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从唐代那些文人的诗词中找到对杨贵妃的描写,就能找到蛛丝马迹。

比如,我们可以先看看“诗人”白居易在他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中是如何描写杨贵妃的,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写道:“由于她的疲倦,一个侍女举着她,当皇帝第一次注意到她并选择她作为他的新娘时。当她移动时,她头发的云,她脸颊的花瓣,她王冠的金色波纹,在春天的夜晚被温暖的芙蓉窗帘遮蔽着”。从《娇弱》和《金步》可以看出,杨贵妃并不胖。

再比如,“诗圣”杜甫也写过一首关于杨贵妃的诗,叫两为道。在杜甫的《二为道》中,杨贵妃的形象是“善于接纳、孤傲、温文尔雅、真诚敦厚、肤柔骨细”。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大意就是杨是个身材(骨)和料(肉)匀称的大美女。

此外,唐代小说家陈洪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中也有对杨贵妃的描写。那么,杨贵妃在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陈洪的措辞是“头发油腻,身材适中(注:修长、丰满),神态悠闲,像汉武帝李夫人”。同时,陈红进一步指出“(杨贵妃)出水而弱,若不准她为罗绮”。无论是“苗条适中”、“像汉武帝李夫人”还是“柔弱无力,若不让罗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杨贵妃身材适中,不是一般人口中所说的胖子,而是一种精致的美。

最不济,大家应该都知道杨贵妃能歌善舞。在抢了唐玄宗早期宠妃李隆基和“景洪舞”创始人梅妃的风头后,杨贵妃成了景洪舞的“传人”。洪净舞蹈的特点是舞蹈轻盈、优雅、柔和,充满美丽的魅力。这是一个胖女人能做到的吗?而且,据史书记载,杨贵妃不仅擅长洪净舞,还精通胡璇舞。她的身影摇曳,舞姿曼妙,跳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所以,这也可以说明杨贵妃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胖子”。

综上,我们可以判断杨贵妃其实是个身材匀称,体重适中的大美女。

然后,我们继续说唐朝的审美标准。

唐朝的美女是怎样的人才?我们不妨先从老司机白居易的诗中寻找答案。是的,白居易不仅是个大才子,还是个老司机。这是我在白居易的诗里说的,比苏轼的“一棵梨树打一棵海棠”更抢眼!文中已有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代风流才子,白居易显然是一个爱美的人。有一次,他对诗歌非常兴奋,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的两个妃子。诗中说,“樱桃苏凡口,柳柳腰”(苏凡的嘴小而亮,像樱桃;小曼的腰柔弱纤细,像柳树)。这首诗虽然现在在白居易的诗集里找不到了,但是唐代一个叫(带“齐”)的作家在他的《技巧诗》一书中专门做了记录,记录了唐代诗人的轶事。在《诗艺》中,白萌写道:“白尚书(居易)是苏凡人,善歌,妓小善舞。这味道就像一首诗:樱桃苏凡嘴,柳树小蛮腰”。由此可以推断,唐朝的美女不是胖,而是小蛮腰。

巧合的是。白居易在《和春诗二十首》中也说:“荡着细腰,迎风摇曳。”此外,初唐诗人刘希夷也写过一首诗“愿轻穿细腰,愿对镜娇”。初唐的另一位诗人吴在他的诗《和怨歌》中也描述了“一个有着小蛮腰的漂亮女孩是惊人的,但一个有着金马鞍的少年曾经忽视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