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智是什么?
人的心智是什么?人是由灵魂和肉体组成的,只有不到万分之一的人天生超自然。如果你理解了心灵的本质,你就会理解如何用心灵控制生命功能。分享一个人的心意,下面是什么?
什么是人的心灵1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又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然而,我们不仅有一个身体,还有一个头脑,可以思考,有情感,世俗的欲望。但是什么是头脑呢?它是一种物质吗,它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吗?
头脑和灵魂经常被认为是同义词。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头脑和灵魂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但如果这个人死了,而灵魂还在,那么灵魂通常被称为灵魂。在本文中我们并不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
古往今来,无数智者思考过心灵的秘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心灵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存在了,它存在于观念的世界,这是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世界。当我们出生时,灵魂进入我们的身体,就像重生一样。普通人的灵魂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半,不是男的就是女的,在一起才是完美的。
而柏拉图本人则不同,他的灵魂是完整的,不需要谈恋爱,也不需要爱上自己。这就是所谓柏拉图的精神恋爱法,后来引申为所谓只涉及精神不涉及肉体的纯爱。
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曾经来到桥上,看着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庄子说:这些鱼多快乐啊。惠子问,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这里他们谈论的是精神。如果你不是鱼,你能知道鱼的心理状态吗?如果你不是我,你能知道我的心态吗?
心态就更不用说了,似乎很难确定别人有没有心。想象一下,假设一个人打架,打碎了一个人的脑袋,发现里面全是电路。你觉得那个人有心吗?
上面的例子,柏拉图的观点只能说是诗意的想象,而不是严肃的理论,而庄子惠子只是提出了疑问。我们来看看哲学家们对心灵本质的各种探索。
1,心身二元论
这种观点认为,心灵和身体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身体属于物质,但思想不属于物质。心身二元论最著名的支持者是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
为什么心灵和身体有本质的不同?笛卡尔提出了几个论点,其中之一是这样的。身体可以被切割成不同的部分,而心灵是不能被分割的,所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这个论点是有争议的。心灵真的分不开吗?我们以后再讨论这个。
头脑不同于身体。心灵在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吗?它在哪里?我国古人认为心住于心,这也反映在我们的文字中。心的心本来指的是心,比如心这个词在思想这个词的下面。笛卡尔猜测心灵在大脑里,因为我们一般认为自己在眼睛后面,眼睛后面就是大脑。
思想如何控制身体的行为?比如我现在想看一部电影,我可以控制手打开电脑在线看。笛卡尔认为,大脑中有一个被称为松果体的部分,通过这个部分,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松果体就像一台收音机的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头脑的信号,然后传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身体也通过松果体将信号传输给头脑。
笛卡尔的这一理论与现代科学相冲突。因为按照科学概念,通过神经元的物理化学变化,应该可以解释大脑的活动,现在意念又要干预大脑的活动,简直是扰乱秩序!
莱布尼茨认为,心灵和大脑是独立的,互不影响。但是如何解释它们之间的一些同步呢?比如身体缺水时,头脑感到口渴,想走路时,就会伸开腿。莱布尼茨说,这是因为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心灵和肉体是同步的,两者之间没有互动。就像两个闹钟一开始都是针对时间的,后来就同步了,虽然两者之间没有互动。这种想法被称为和谐理论。
心身二元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植物人有心脏吗?如果你再也没有恢复意识,那是头脑消失了,还是头脑离开了身体?如果没有灵魂,还有必要维持植物人的生命吗?你可以进一步问,动物有心脏吗?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心身二元论是绝对错误的,毕竟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心理论。但它确实与现代科学观念相冲突,因为现代科学也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物质的,而心身二元论则把心灵看成是不同于物质的东西。此外,无论是心灵的松果体学说,还是和谐第一的学说,都更加不符合科学。
在一些传说中,可以找到一些支持身心二元论的证据,心灵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比如濒死体验就是这样的例子。经常有报道说,当一个病人病重被抢救过来的时候,他的灵魂突然离开了他的身体,他再也感觉不到痛苦了。他一生中经历的重要的事情都是快速播放的。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尽头有光,听到美妙的音乐,他已故的亲人在那里等着他们。
还有人奄奄一息,灵魂悬在空中,看到自己躺在病床上,医生在自救。不管是哪种情况,灵魂都会突然回归肉体,回归现实。灵魂有时候会飘出去再也不回来吗?我不知道,因为如果这样,那个人就不会复活,也不能告诉我们他发生了什么。
出窍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的幻觉?有人想出了一些测试它们的方法。比如在墙上挂一些特别的画,躺在床上看不到,但如果灵魂浮动,肯定会注意到。有些人把特殊的道具放在手术台上,原因和以前一样。但有出窍经历的人,从来不说自己醒来后看到了那些道具。这说明,灵魂出窍很可能是一种错觉。
除了濒死体验,另一个相关的传说是轮回,即孩子回忆自己的“前世”。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在这方面做过专门的研究,2005年出版了一本书《前生:儿童前生记忆的科学调查》,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案例。例如,纽约有一名警察。他在1992的一次抢劫中被杀,心肺被子弹打碎。
五年后,他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他出生时就有不完善的肺动脉和心脏问题。后来孩子一直说自己是警察,说起过去,想起妈妈养的小动物,很多生活习惯都和警察一样。关于这本书的更多信息,请阅读范晔的文章,一篇关于轮回的流行病学研究。他还想到了检验轮回理论的实验,“如何用统计实验来检验灵魂轮回的假设”。
这些东西真的是轮回吗?还是只是巧合,还是当事人的记忆错误,还是有人伪造事实?不知道,至少看起来不靠谱,让人觉得迷信。是否真的如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果灵魂能离开肉体,那就有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了。我们需要用眼睛去看,用嘴巴说话。如果灵魂离开了肉体,它用什么来看东西?它没有嘴。它如何与其他灵魂交流?你通过心灵感应交流吗?直接感应其他灵魂在想什么,有隐私吗?天堂是这样的吗?灵魂更难像电影里那样灵异。没有手和脚怎么做出来?
除了不靠谱的传言,没有可信的证据证明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
人的心智是什么?2神秘主义者:心灵是一个幽灵。
如果你看过鬼片或者恐怖片,你就能直观的理解什么是鬼。
日本鬼片里的鬼,脸上的粉底特别厚,可能会从电视屏幕里爬出来。香港鬼片里的鬼大多很漂亮,但身体是半透明的,可以穿墙,有各种超能力。美国鬼片里很多鬼都不是人形的。他们有着恐怖的面孔,长长的指甲和锋利的牙齿,就像怪物一样。
对于一个神秘主义者来说,人的心灵就是灵魂,而灵魂就是这样的鬼和幽灵。这种鬼可能会世代轮回,变成人或者其他动物。这种鬼也可能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接受赏罚。
总之,神秘主义者认为身体可能会死亡,腐烂或变成一堆黄土或灰尘,但灵魂不会死亡。灵魂会在肉体死亡后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进入某个另外的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是信仰佛教、基督、上帝还是玉帝,大多都属于某种形式的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人心理上的安慰。每个人都害怕死亡。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不会真的死,灵魂会在肉体死亡后继续存在,那么这个人可能就没有那么怕死了。
神秘主义也能引导人们向善。一个人如果相信自己做了坏事,死后会下地狱,会受苦;自己做好事,死后上天堂享福。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尽可能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神秘主义最大的缺点就是与目前最流行的科学世界观格格不入。持神秘主义立场的人,要么是学历低的无知者,要么是勇敢的反智者,要么是学历高的懦弱者,要么是自命不凡的文人。在科学家眼里,这些人一般可以称为傻子。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愚蠢”的标签,就被排除在理性交往的圈子之外。他的所思所想,除了让人发笑,不再有任何严肃的意义。这可能是科学社会中的开除教籍。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宁愿放弃那些心理安慰,也不愿意被人说傻的原因。
二元论:心和脑都有。
最著名的二元论者是笛卡尔。笛卡尔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稍逊一筹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他认为所有动物都是复杂机器,人体也是复杂机器。但人不同于石头,芦苇,钟表,老虎。人除了肉体,还有灵魂。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灵魂。
二元论者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可以区分的。身体属于物质的范畴,而灵魂不属于物质。物质是物理学家承诺存在的东西,比如费米子和玻色子,以及它们构成的更宏观的东西。这些东西大致体积庞大,在物理时空占据一定位置,可以用四维坐标来描述。总之,对于物质这样的东西,二元论者和物理主义者没有区别。
二元论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灵魂的东西,不是由物质构成的。它们没有体积,也不占空间。灵魂的独特性在于它能思考,能有心理活动。而物质不会思考,也没有心理活动。
笛卡尔认为,人脑深处的松果体是灵魂的所在地。人的灵魂通过松果体控制人脑,大脑可以控制四肢。
不幸的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小小的松果体并没有笛卡尔认为的那么重要。只用于分泌褪黑激素,调节昼夜节律。而且笛卡尔也没有说清楚,一个完全不同于肉体的灵魂是如何通过松果体控制肉体的?
这也是二元论者面临的最大麻烦,他们无法解释灵魂和物质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为什么「撞了我的脚趾」这种生理事件会导致「感到疼痛」这种心理事件?为什么「想喝水」的心理事件会导致「伸手拿杯子」的生理事件?
二元论者和神秘主义者的区别在于二元论有科学常识,认为世界是由物理规律描述的。二元论者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但并不一定说灵魂是不死的,会上天堂或下地狱甚至转世。二元论者只是想把人类的灵魂从科学世界观中拯救出来,并为其画一个保留。
目前这项工作并不成功。
行为主义者:没有头脑,只有行为。
学心理学的朋友一定很熟悉行为主义这个词。以美国的沃森和斯金纳为代表的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可客观测量的行为,而不是研究那些不可观测的思想、欲望、动机、意识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方法论行为主义。
方法论行为主义后来被基于人脑和计算机类比的认知范式所取代,但其对哲学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哲学上的行为主义,称为逻辑行为主义,以英国的赖尔和美国的蒯因为代表。对了,蒯因和斯金纳是哈佛的同学,一直是好朋友。
逻辑行为主义现在被认为是检验一个事物是否有灵魂的标准。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游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如果一个事物的所有外在行为和一个有心人的行为完全一样,那么我们说这个人有心。
换句话说,心智就是行为或行为倾向。说一个人感觉到疼痛,就是说这个人可能会发出“啊”的一声叫声,然后避开让他感觉到疼痛的刺激。说一个人渴了,说明这个人更容易找到水喝,即使他目前没有在找水喝。
套用蒯因在物理主义中的名言:“没有物理变化,就没有变化”。针对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说,“没有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改变,就没有改变”。
赖尔的行为主义思想始于对笛卡尔的批判,笛卡尔称二元论观点为机器中的幽灵。既然人体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精密的机器,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超自然的宝珠来操作这个机器呢?
图灵测试也体现了逻辑行为主义的精神。如果一台机器能够完美地表现得像人一样,它就可以被视为具有人类的智能水平。行为主义不关心内在,不关心主观感受,只关心外在表现,只关心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人的心智是什么?3什么是“心”?
心灵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
这不是大脑,
因为大脑是大脑、小脑和脑干的总称;
它不是心脏,因为心脏只起泵的作用;
它不是灵魂或精神。
简而言之,思想不是我们的身体,
但是它在我们的身体里,
很像一个器官,但是我找不到。
根据这项研究,
它存在于每个器官中,
它存在于每一寸皮肤中,
在每一滴血中。
像其他器官一样,
头脑有它自己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头脑和大脑不是一回事,更不用说大脑的功能了。
心灵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规律。
当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心智未必真的成熟。